普洱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的風味和保健功效備受喜愛。普洱茶的品質參差不齊,如何挑選到心儀的好茶?標準GBT22111-2008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根據標準GBT22111-2008,普洱茶是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的茶葉。普洱茶主要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
這個標準特別強調了幾個關鍵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特定的加工工藝”。
普洱茶地方標準DB53103-2006與標準GBT22111-2008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DB53103-2006標準在某些方面比GBT22111-2008標準更為具體和嚴格,可以更好地滿足云南省內普洱茶生產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普洱茶的等級劃分主要依據標準GBT22111—2008。
普洱生茶分為特級、二級、四級、六級、八級和十級,而普洱熟茶則分為特級(宮廷)、一級、、五級、七級和九級。不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普洱生茶的等級劃分相對其他茶類(如白茶)意義不大,茶農和茶客更注重山頭茶的概念。大家更傾向于選擇“名山古樹茶”。
普洱茶的標準雖已建立,但行業仍面臨工藝量化不足、市場分級混亂等問題。以第三代“大白菜普洱茶”為例,其通過跨年份拼配模型、勐海干倉標準、七重防偽技術,正在推動普洱茶從“經驗”向“數據驅動”轉型。
普洱茶作為中國的一種特色茶類,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普洱茶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市場上的普洱茶品質參差不齊,給消費者選擇帶來了困擾。為了規范市場秩序,加強普洱茶的品質,標準GBT22111-2008應運而生。
包括水分含量、總灰分含量、水浸出物含量等。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5%,總灰分含量不得超過5%,水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0%。
包括農藥殘留量、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量不得超過限量標準,重金屬含量須符合規定。
2008年,《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標準GBT22111》正式出臺,其中也對曬青毛茶及熟散茶的等級劃分標準進行了明確規范。
類型 | 等級劃分 |
---|---|
曬青毛茶 | 特級、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 |
熟散茶 | 特級(宮廷)、一級、、五級、七級、九級 |
值得注意的是,如上文所述,國標中品級劃分的對象指向鮮葉、曬青毛茶和熟普散茶。這一觀點主要基于普洱生茶的加工流程和成品特性。
根據我國《GBT22111-2008地理標志普洱茶》標準,普洱茶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經過獨特加工工藝制成,展現出別具一格的品質特征。該標準下,普洱茶被劃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大類。
普洱茶現執行的產品標準為《GBT22111-2008》,該標準規定了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類型與等級、要求、實驗方法、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其次該標準也是普洱茶有關部門開展檢測、審評等相關工作的理論依據。
2004年4月16日由農業部發布的NYT779-2004《普洱茶標準》,其中把“指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其壓制茶在良好貯藏條件下長期貯存(十年以上)或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人工堆發酵使茶多酚等生化分經氧化集合水解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質的加工工序”稱為“熟成”。
普洱茶是中國特有的發酵茶,其執行標準由質檢總局制定和頒布。其中,最新的普洱茶執行標準為《GBT22111-2017普洱茶》。該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普洱茶作為中國傳統的名茶之一,以其獨到的風味和健康功效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為了保證普洱茶的優劣和安全制定了相應的標準《GBT22111-2008普洱茶》。該標準詳細規定了普洱茶的品質請求,從外觀到內在品質,以及原料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實施了嚴格規范。
普洱茶作為中國茶葉中的一種獨到品種,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為了規范普洱茶市場,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我國制定了《GBT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標準。該標準被稱為GBT22111是普洱茶的標準,它涵蓋了普洱茶的、分類、產品等級、技術請求、方法、判定規則等多方面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