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及至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廢除龍團鳳餅等緊壓茶,推廣散形茶,然而云南因其遠離皇權中心,緊壓茶技藝得以幸存并傳承至今。【 號記茶的興起 】從1733年清雍正年間同興號茶莊的創立開始,標志著普洱茶歷史的一個新篇章。號記茶時期,散形普洱茶逐漸退出了主導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團茶和餅茶成為主流產品形態。同時。新生代時期(1990年至今)。1990年,在普洱茶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國營茶廠一統天下的時代到此結束,各家私營股份制企業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的市場競爭格局正式開啟,私營企業開始出現野生茶、荒野茶、野放茶、千年野生茶、古樹茶、大樹茶的概念開始出現。90年代末,易武、景邁等山頭純料茶概念開始出現。

明萬歷年間的《云南通志》里提到:“車里之普洱,此處產茶,有車里一頭目居之。”這可是“普洱”地名第一次堂堂正正出現在史書上,茶葉在這兒集散,交易量比別的地方都大。商人蜂擁而至,普洱漸漸成了茶葉的代名詞。那時候,少數民族大多沒文字記錄,茶葉從哪座山來,他們也不在意。可普洱作為交易中心。

從普洱茶的歷史脈絡看來,普洱茶出現于商周時期,興起于漢晉,發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其產地是以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蠻磚、莽芝、倚邦、曼撤-易武)”為中心,覆蓋云南省瀾滄江中下游地區。這一帶地區歷史上屬普洱府之管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