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老鐵!我是老王,在珠寶行摸爬滾打快20年了。今天咱們不聊別的,就嘮嘮翡翠吊墜那些事兒。你肯定有過這種經歷:興沖沖跑去買翡翠,結果要么被宰得明明白白,要么買回來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別急,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我先給你講個真實案例。上個月我表妹小美,在商場專柜花1萬5買了塊“天然A貨翡翠”,拿回來我一瞧,嚯!滿綠的“玻璃種”,價格還不到她付的零頭。她那個后悔啊,差點哭出來。
很多商家會拿出“國檢證書”給你看,好像很權威。但你想啊,證書只能證明“是真翡翠”,不能證明“值這個價”。去年有個客戶,證書上寫著“糯種飄花”,實際是“冰種滿綠”,價格差了十幾倍!
類型 | 價格區間 | 市場占比 |
玻璃種 | 10萬+/克 | 5% |
冰種 | 1萬-5萬/克 | 15% |
糯種 | 500-3000/克 | 60% |
你看這表就明白了,大部分商家賣的都是糯種貨,但價格卻按冰種甚至玻璃種賣。這不就是明擺著坑人嗎?
先看種水:種水是翡翠的靈魂。簡單說就是透明度。玻璃種最透,糯種最不透。記住:冰種以上才值錢。
再論顏色:綠為尊,但不是越綠越好。要“濃、陽、正、勻”。去年有個客戶,買了個“滿綠”吊墜,結果綠得發黑,一點不亮堂,價格卻高得嚇人。
觀察工藝:雕工很重要。差工藝能把好料子糟蹋了。比如這個案例:
客戶花8千買的“觀音吊墜”,背面全是挖空,厚度不到2毫米,一碰就碎。這就是典型的“料小工大”陷阱。
價格匹配:記住這個公式:克重 × 倍數。比如1克冰種滿綠,正常價格1萬,但商家賣2萬,就得警惕了。
真翡翠密度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假貨(如玻璃)會明顯輕。我教過很多客戶這個方法,百試不爽。
輕輕敲擊,真翡翠聲音清脆,假貨聲音沉悶。不過這個需要練習,不是一兩天能掌握的。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翡翠很美,但別被美色迷了眼。多學、多看、多問,別怕麻煩。記住,任何行業都有貓膩,翡翠尤其如此。
希望這篇“過來人”經驗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