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上個月我表哥花了¥20萬買了個所謂的"高冰種翡翠手鐲",結果請專家一鑒定,假的!氣得他直接在朋友圈發了個"翡翠刺客"的梗,說現在買翡翠比找對象還難。這事兒讓我下定決心,必須搞清楚高冰種翡翠到底怎么鑒定,不然以后哪天自己也栽了,那不得哭死?現在市面上假貨太多,各種注膠、染色、填充料搞得人眼花繚亂,今天就來給大家扒一扒那些坑人的套路和實用的鑒別方法。
高冰種翡翠就是那種看起來像冰塊一樣透的翡翠,但還沒到玻璃種那么頂級的程度。簡單說就是"差一點點就是玻璃種"的意思。這種翡翠在陽光下能看到內部有細微的棉絮狀紋理,不像玻璃種那么干凈。價格嘛,通常比普通冰種貴個3-5倍,所以很多人喜歡用它來冒充玻璃種。
個人感覺,高冰種就像是美女中的"氣質美女",不是那種一眼驚艷的類型,但越看越有味道。而且它的價格相對適中,適合大多數人,不像玻璃種那么遙不可及。不過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高冰種"都是注膠處理的,所以鑒定起來特別關鍵。
透明度是鑒定高冰種的關鍵!真正的要能透光但不是完全透明。你可以拿個手電筒照一下,好的高冰種翡翠應該能看到光斑里有淡淡的綠色,而不是像假的那樣直接透成一片白光。
我表哥買的那個假貨,手電一照就露餡了——整個都透光了,跟玻璃沒區別。真的高冰種應該是有層次感的,就像夏天冰鎮過的綠茶,能看見里面隱隱約約的茶葉。記住一句話:太透明了反而可能是假的!因為天然的高冰種不會像假的那樣"一透到底"。
高冰種翡翠的顏色分布要自然過渡,不能有明顯的色塊或色帶。你可以對著光觀察,好的翡翠顏色應該是由深到淺逐漸變化的,像水墨畫一樣。如果顏色像貼上去的標簽一樣明顯,那基本就是假的。
我有個朋友買過一塊染色翡翠,顏色分布得跟斑馬似的,一塊一塊的,特別搞笑。真品應該是那種"滿綠但不均勻"的感覺,就像春天剛發芽的樹葉,綠得很有生機。 真的高冰種翡翠在顏色邊緣會有模糊過渡區,假的一般是突然變色的。
質地就是摸起來的手感。好的高冰種翡翠摸起來應該有冰涼細膩的感覺,像摸玉一樣順滑。你用手指劃過表面,應該感覺不到任何顆粒感。
現在很多假貨是用石英巖冒充的,摸起來會有明顯的粗糙感。我上次在市場上摸過一個,感覺就像砂紙一樣,立馬就撤了。 真的翡翠在陽光下轉動時,表面會有微弱的熒光感,假的通常沒有這種效果。記住,真正的高冰種翡翠拿在手里會感覺特別沉甸甸,因為它的密度比假的高很多。
這個方法有點玄學但很實用。你可以用細線把翡翠吊起來,輕輕敲擊,好的高冰種翡翠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像風鈴一樣。假的一般聲音比較沉悶,像敲木頭。
我試過幾次,真的翡翠敲起來感覺特別"空靈",假的就像個塑料塊。不過這個方法需要多練習,我剛開始試的時候,把手機鈴聲開大點,結果把假貨敲得跟真的似的,笑死我了。但多試幾次就能找到感覺,聲音是鑒定的重要輔助手段。
翡翠的密度大概是3.33克/立方厘米,比假貨重很多。你可以找個小電子秤,先稱翡翠的重量,再量一下尺寸算體積,然后用重量除以體積,結果在3.3左右的才是真的。
這個方法有點麻煩但很準。我表哥后來就用了這個方法,結果密度只有2.8,直接證明是假貨。不過現在很多假貨也在模仿密度,所以這個方法只能作為參考。不過話說回來,真翡翠拿在手里就是感覺不一樣,沉甸甸的,假貨輕飄飄的,這點經驗很重要。
用10倍放大鏡看內部,好的高冰種翡翠應該能看到細微的纖維狀結構,而不是均勻的顆粒。假貨的內部結構通常很均勻,像冰糖一樣。
我有個珠寶店的朋友教我的,說真正的翡翠內部結構像蜘蛛網一樣復雜,假的就像一鍋粥。不過這個方法需要點經驗,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啥也看不出來,后來練了半個月才有點感覺。但只要學會,就能發現很多假貨的破綻,比如注膠的內部會有細小的氣泡,染色的一般會有色根。
等級 | 價格范圍(每克) | 特點 |
---|---|---|
高冰種 | ¥800-2000 | 接近玻璃種 |
冰種 | ¥300-800 | 半透明 |
假貨 | ¥50-300 | 注膠染色 |
價格是鑒定的重要參考!如果有人賣給你"高冰種"但價格低得離譜,那肯定有問題。我表哥就吃了這個虧,20萬買了個假貨,現在想起來都心疼。記住:一分錢一分貨,翡翠這東西,價格太低的都要小心。
鑒定高冰種翡翠需要多方面結合。透明度、顏色、質地、聲音、密度、內部結構、價格,這些都要綜合考慮。我建議大家可以先找幾個便宜的練手,慢慢積累經驗。畢竟翡翠這東西,看多了自然就懂了。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以后買翡翠的時候能多留個心眼,別像我表哥那樣,被坑得哭爹喊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