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刷抖音,看到有人賣“滿綠翡翠葉子”,價格才幾百塊,評論區一堆人搶著買,說“撿漏了”“血賺”。我看著那綠得流油的照片,心里也癢癢的,差點就下單了。后來一查,好家伙,全是假的!要么是染色處理的,要么是其他石頭冒充的。現在想想都后怕,幸好沒下手,不然豈不是虧大了?這事兒讓我意識到,買翡翠這事兒,真不是隨便逛逛就能搞定的,水太深了!
很多人以為翡翠就是綠色的,越綠越值錢。其實不然!綠色是翡翠的主要顏色之一,但不是唯一。翡翠還有紫羅蘭、紅色、黃色等等,這些顏色的翡翠,如果品質好,價值可能比普通的綠色翡翠還高。而且,綠色的深淺、均勻度、色調,都會影響價值。那種特別艷麗、均勻的綠色,確實很貴,但那種“死綠”“藍綠”就不一定了。別光看綠不綠,還得看綠得怎么樣!
所謂的“滿綠”,就是整個翡翠都綠得發亮,一點雜色都沒有。這種翡翠,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所以價格通常都很高,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如果你在網上看到幾百塊就能買到的“滿綠翡翠”,那基本可以判定是假的或者處理過的。別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能撿漏,現實往往很骨感。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
染色翡翠,就是那些商家把顏色淺或者沒顏色的石頭,用化學藥劑染成綠色的。這種翡翠看起來顏色很假,不自然,顏色往往浮在表面,分布不均勻。你可以仔細觀察,看看顏色是不是只存在于裂縫或者某個區域,如果是,那就要小心了。 染色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會變成紅色,天然翡翠則不會。不過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經驗,新手的話,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士鑒定。
“種”和“水”是評價翡翠的兩個重要指標。“種”指的是翡翠的質地,越細膩越好。比如玻璃種、冰種、糯種,就是從高到低排列的。玻璃種最細膩,像玻璃一樣通透;冰種次之,像冰一樣;糯種就比較渾濁了。“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越透明,水頭越好。種和水是相輔相成的,種好的翡翠,水頭通常也不錯。這兩個指標對翡翠的價值影響很大,新手可以多看看實物,慢慢體會。
這A貨、B貨、C貨,可不是什么奢侈品等級,而是翡翠的加工工藝分類。A貨是天然翡翠,沒經過任何化學處理。B貨是經過酸洗、注膠處理的翡翠,目的是去除雜質,提高透明度,但這種翡翠結構已經被破壞了,容易變種。C貨就是染色翡翠,顏色是人工添加的。還有B+C貨,就是既酸洗注膠又染色的。新手最好只買A貨,其他的都有風險,而且價值不高。
網上買翡翠,風險比較大。照片和實物可能有差距,而且很多賣家不提供證書,萬一買到假的,維權也很麻煩。也不是說網上就一定買不到好的,關鍵是要找到靠譜的商家,最好是有實體店,或者有權威證書的。如果預算不多,建議還是去實體店看看,至少可以上手摸一摸,感受一下質感。
那必須的!證書是翡翠身份的證明,能證明它的種類、真假、處理方式等等。買翡翠一定要索要權威機構的證書,比如國檢、省檢的證書。拿到證書后,最好再上網查一下,看看編號是否一致,防止買到假證書。沒有證書的翡翠,再漂亮也別輕易下手!
對于新手來說,剛開始買翡翠,預算不宜過高。幾千塊到一萬塊左右,可以買到一些品質不錯的入門級翡翠,比如糯種、豆種的小掛件。等熟悉了翡翠的一些基本知識,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預算,慢慢升級。記住,買翡翠是看眼緣的,不一定要追求最高檔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買翡翠這事兒,真的需要多留個心眼。別被那些花哨的圖片和低價誘惑了,多學習、多比較、多問專業人士,才能少走彎路。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祝大家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