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嘿,朋友!最近是不是又在琢磨和田玉的事兒?是不是聽到有人說“和田玉摸起來冰涼,越戴越暖和”?或者在網上看到“2025年和田玉都變溫了”這種說法?別急,作為跟你一樣喜歡玉、跟玉打了十幾年交道的“過來人”,今天咱就掏心窩子聊聊這個話題,給你講講我的經驗和看法。
先說和田玉摸起來冰涼,這事兒是真的。 你想想,咱們夏天摸鐵板,冬天摸玻璃,是不是都覺得冰手?那不是因為鐵和玻璃有多冷,而是它們的導熱性特別強。和田玉也是類似道理,它的導熱系數比咱們手上的皮膚高,當你用手接觸它時,玉會快速吸收你手上的熱量,所以你感覺它“冰涼”。
不過呢,這感覺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我手上戴的那塊玉鐲,剛戴上的時候確實涼,但戴個幾分鐘,它就“暖和”起來了。為啥?因為玉石也在吸收咱們身體的熱量,只是這個過程比較慢,不像金屬那么快。而且,玉石比熱容比較大,意味著它需要吸收更多熱量才能升高一點溫度。
生活小案例:記得有一次冬天,我早上剛起床,隨手拿起放在床頭柜上的和田玉手串,嚯!那叫一個冰!差點沒扔了。但等我洗漱完,戴上它出門,過一會兒就完全適應了,甚至覺得挺舒服的。這就是典型的“冰涼”和“體溫平衡”的過程。
這個問題問得挺好。有朋友可能聽說過“現在和田玉都變溫了”,或者“好玉摸起來不涼”。對此,我的看法是:這基本是謠言,或者說是對玉石的誤解。
別被“2025年和田玉不冰了”這種說法帶偏了。正常的、天然的、品質好的和田玉,摸起來是會“冰涼”的,這是它的正常物理特性。
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我給你總結幾個簡單的實測方法,讓你自己也能判斷:
小貼士:測試時,盡量用手背去感受,因為手背對溫度變化比手掌更敏感,能更好地捕捉到那種“冰涼”的感覺。
了解了和田玉的“冰涼”真相,咱們就能更好地避開一些常見的坑。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警惕說法 | 可能的原因/真相 | 建議 |
“我這玉不冰手,是好玉!” | 可能是仿制品(如玻璃、石英巖),或者經過特殊處理(如加熱、填充)。 | 多方面鑒別,別只聽信“不冰手”。 |
“天然和田玉摸起來也溫的?!?/td> | 剛拿在手里,經過體溫接觸,會慢慢變暖,但這不等于它本身不“冰涼”。 | 感受從涼到暖的過程,而不是靜止狀態。 |
“冰種玉就是摸起來像冰一樣涼?!?/td> | “冰種”是描述透明度和結構,跟“冰涼感”強弱有一定關聯,但不是絕對對應。所有和田玉都會涼。 | 綜合看外觀、手感、價格等多方面因素。 |
“冰涼感”只是和田玉眾多特性中的一個,而且相對主觀。真正決定一塊玉好壞、價值高低的,是這些:質地(細膩度)、油潤度、顏色(是否正宗、均勻)、純凈度(瑕疵多少)、雕工(是否精湛)、大?。ǚ媳壤?/strong>等等。
別本末倒置了。買玉時,先看整體,再用手感受(包括那股“冰涼”),最后綜合判斷。
聊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記住,和田玉摸起來冰涼,是正常的物理現象,跟年份沒關系。2025年和田玉還是那個味兒。咱們玩玉,圖的就是那份踏實、那份溫潤,還有它帶給我們的寧靜感。
別被一些花里胡哨的說法迷惑了雙眼。多看、多摸、多感受,時間長了,你對和田玉的感覺會越來越準。就像我,現在看一塊玉,摸幾下,基本就能有個大概判斷了。??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這兒。希望我的這點經驗能幫到你。祝你在和田玉的世界里,越玩越開心,越戴越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