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在云南做翡翠生意快二十年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翡翠原石里的一個關鍵現象——翻砂脫砂。這可不是什么高深技術活,但搞不懂它,可能血本無歸!
簡單說:翻砂就是原石表面那些粗糙的砂粒感,摸起來像砂紙;脫砂就是這些砂粒脫落,露出下面的肉。
我第一次見到脫砂原石時,簡直不敢相信!那塊料子表面大部分地方都脫了砂,露出嫩嫩的綠色,我當時心都快跳出來了,以為撿到寶了。結果切開一看,只有表面薄薄一層綠,里面全是白肉。這教訓讓我記到現在。
?? 重要提示:脫砂不等于好肉!很多新手看到脫砂就興奮,這其實是需要警惕的信號。
去年有個朋友,花8萬買了個大馬坎料子,表面大面積脫砂,他以為是種老表現,結果切開全是裂。我摸過那塊料,脫砂的地方手感特別軟,當時就提醒他,但他不信。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可惜。
這個關系很復雜,不是絕對對應的。但大致規律是:
特征 | 種水表現 | 風險提示 |
---|---|---|
均勻細密翻砂 | 種老概率大 | 相對穩妥 |
粗糙大顆粒翻砂 | 種嫩 | 風險高 |
大面積脫砂 | 可能是種嫩或變種 | 警惕內部毛病 |
局部脫砂 | 不確定 | 需綜合判斷 |
我記得有個客戶,帶塊莫西沙料子來找我,表面是細密翻砂,但幾個角有點脫砂。我建議他開個窗看看,他堅持說是高冰。結果開窗一看,只有脫砂處是高冰,其他地方還是糯種。這種"局部高種"的現象,在脫砂料子里很常見。
面對脫砂原石,我總結了幾個實用方法:
我有個學生,剛開始做翡翠時,看到脫砂就興奮。后來我教他一個方法:凡是大面積脫砂的,先不急著買,?? 放幾天看看,通常能冷靜下來。現在他這個習慣養成了,少走了很多彎路。
我見過最夸張的是個老手,拿著個全脫砂的木那料子,說是"脫砂出陽綠"。結果切開,脫砂處是黃霧,肉是灰底。他堅持說是"變種",硬是解釋了半天。后來我們私下聊天,他才承認是看走眼了。
翻砂脫砂是判斷翡翠原石的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標準。記住:脫砂不等于好肉,種嫩可能脫砂,全面翻砂更穩妥。多看少買,多問少信,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翡翠如人,表面光滑的不一定內心純凈,脫了外衣的也不一定真實可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