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清代老翡翠鏤空掛件,連年有余,圖騰寓意好,工藝精湛,質地一流,本視頻由容納古今大藏提供,107次播放。

清代 老翡翠鏤空齋戒牌、尺寸9*2*0.5cm、重35g2 11 發表評論 發表 評論列表(2條) Razor熱愛Life 這翡翠牌子,要是放到現在,估摸著得是個小目標的價格了,清代人真會玩! 08-24 09:42 回復 贊 易小川 這翡翠齋戒牌真是精致小巧,雕工細膩,仿佛能穿越回那個時代。

翡翠鏤空雕刻的真正出現可以追溯到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是古代藝術和文化的全盛時期,詩詞和繪畫等藝術表現形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這個時期,人們開始通過石雕和器物設計來表達本人的審美追求和文化內涵。 翡翠鏤空雕刻在唐代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工藝形式。

這些細裂的存在,使得這塊料子的處理方式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無事牌肯定是做不了了,只能從工藝下手,去凸現出料子的高品質。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利用滿鏤工藝,將兩面都做鏤空,這樣既能一一去除掉細裂,又能將最大程度地提高透光度,將墨翠濃郁的綠色色澤展露出來!當然說起來容易。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 這件翠鏤雕雙鳳萬壽牌,源自清代,尺寸為長3厘米,寬1厘米。它呈現出長方形的形態,牌體厚實。雙面都巧妙地鏤雕出相對而飛的鳳凰圖案,其下還以花卉和朵云紋為背景。在雙鳳之間,分別巧妙地凸雕出“萬壽”和“無疆”兩個大字。此外,牌子上還配備有系繩,繩上精心穿有紅珊瑚珠。 清代(1644-1912年):清代是翡翠雕刻工藝發展的高峰時期翡翠牌子開始流行復雜的鏤空設計。這一時期的工匠擅長利用透雕技法,在牌面上雕刻出精細的花卉、人物或吉祥圖案,并通過鏤空展現立體感和層次感。 民國時期(1912-1949年):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翡翠牌子的鏤空設計融入了更多現代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