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刷朋友圈,看見閨蜜花了幾萬塊買的翡翠手鐲,結果拿去鑒定一查,竟然是B貨!氣得她直接把鐲子砸了。這年頭誰買翡翠不得踩幾個坑?要么價格虛高,要么真假難辨,要么款式老土。今天就來嘮嘮怎么才能花小錢買到大美玉,避坑指南直接安排!
顏色不是越綠越好!很多人覺得翡翠就得是墨綠色,其實豆綠色、淡紫色、白色都挺好看。就像穿衣服不能天天穿綠衣服一樣,翡翠也得看整體搭配。我表姐就喜歡那種奶白色的冰種翡翠,戴上特別顯白,比綠色還好看呢!
透明度這玩意兒直接關系到價格。像那種能看清手指影子的玻璃種最貴,霧蒙蒙的豆種就便宜。但透明度太高也容易顯得寡淡,我個人覺得冰種就剛剛好,既能看到里面的紋理,又不會太假。記住:水頭足不等于值錢,還得看整體協調。
老一輩人常說"外行看色,內行看種"。種指的是內部結構,水就是透明度。我買翡翠的時候就被銷售忽悠只看顏色,結果拿回家發現質地粗糙得像砂紙。現在我知道了:種好的翡翠戴久了會越來越亮,種差的越戴越暗淡。所以寧可買種好的淡色翡翠,也別要顏色重但質地差的。
手鐲、吊墜、耳釘,每種形狀適合的場合不一樣。我同事就因為買了太大顆的翡翠吊墜,結果天天被老板說太張揚。個人建議:上班戴小吊墜,聚會戴手鐲。而且現在流行設計款翡翠,比如把翡翠做成小動物形狀,比傳統款式有趣多了!
翡翠這行水太深了!昨天在商場看到標價18萬的翡翠,轉頭在小攤上發現一模一樣的只要8000。不是說所有商場貨都貴,但確實存在價格水分。我的經驗是:先在網上看價格區間,再找靠譜的實體店砍價。記住:一分錢一分貨,但絕對不是花兩分錢能買到兩分貨。
總之啊,買翡翠就像找對象,得看眼緣,還得看品質。希望大家的翡翠都能越戴越美,越戴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