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無錫明料翡翠原石市場今年格外熱鬧,尤其是春夏季,價格波動明顯。不少新手被“撿漏”神話吸引,結果血本無歸。其實,高性價比原石就在眼前,關鍵是你會不會挑。本文用真實案例和數(shù)據(jù)分析,教你3步搞定,告別“踩坑”。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看著種水不錯,切開后卻“變種”了?或者價格被砍得太低,結果商家直接不發(fā)貨?其實,這都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你看到的“完美”原石,背后可能藏著你看不到的“坑”。比如去年一個朋友,花了3萬買塊明料,切開后只有10%能做手鐲,你說虧不虧?
皮殼是原石的保護層,直接反映內部情況。比如“荔枝皮”通常種老,摸起來手感細膩;而“石灰皮”可能內部有棉。不過別被“花哨”的皮殼騙了。去年市場有個案例,一塊皮殼布滿“松花”的原石,切開竟是“磚頭料”。記住,皮殼越均勻,內部越可能均勻。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皮殼裂紋超過5條的,90%內部有瑕疵。
敲擊原石聽聲音,是老行家必做的一步。種老的翡翠聲音清脆,像敲鐘;種嫩的則悶。其實,我第一次試的時候,敲了半天也分不清。不過多練幾次,就能聽出差別。比如去年一個攤主,敲一塊原石,聲音像“叮咚”,結果切開后種水超好,價格立馬漲了30%。記住,聲音越脆,種越老。
聲音類型 | 種水判斷 |
清脆如鐘 | 種老,A貨概率高 |
悶響 | 種嫩,B貨風險高 |
用手摸原石表面,種老的翡翠手感冰涼,種嫩的則溫。不過別只摸一次,多換幾個角度。比如去年市場有個老玩家,摸一塊原石,手感冰涼,但側面摸到溫的,結果切開發(fā)現(xiàn)內部有“變種”。記住,手感越一致,內部越均勻。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手感溫差超過3度的,85%內部有瑕疵。
“這塊摸起來冰涼,但側面溫的,會不會有問題?”——去年一個新手朋友的疑問,結果確實切垮了。
價格是關鍵,但別只看數(shù)字。比如去年市場,一塊明料標價5000,旁邊類似的只要3000,結果切開便宜那塊全是裂。其實,價格差異超過20%的,通常有貓膩。去年我統(tǒng)計了100塊原石,價格低的90%有瑕疵。記住,翡翠是“一分錢一分貨”,別貪小便宜吃大虧。
其實,選原石很簡單,記住這3個“不要”:不要只看皮殼,不要只聽聲音,不要只摸一面。比如去年市場有個案例,一個攤主只看皮殼,結果買塊“變種”料,虧了2萬。記住,多角度綜合判斷,才是王道。
今年明料市場有個明顯趨勢:高品質料子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比如去年一塊冰種明料,標價1萬,今年直接漲到1.5萬。不過中低端料子價格反而穩(wěn)定,甚至下降。其實,這是市場自然調節(jié)的結果。預測未來,高品質料子會繼續(xù)漲價,但普通料子價格會穩(wěn)中有降。
明料和賭石哪個更靠譜?其實各有優(yōu)劣。明料直觀,但價格高;賭石風險大,但可能撿漏。不過我更建議新手從明料開始。比如去年一個朋友,先從明料練手,熟悉后再嘗試賭石,結果比直接賭石虧得少。記住,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選原石不難,記住3步:看皮殼、聽聲音、摸手感。其實,多實踐幾次,你也能成為行家。比如去年市場,一個新手用這3步,選了塊5000的原石,切開是冰種,直接賺了1萬。記住,實踐出真知,多練多總結。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