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栽在買翡翠上,有的花了大幾千買了個B貨,有的直接被忽悠買了玻璃仿制品,真是讓人心疼又無奈。?? 特別是現在翡翠市場水深得像馬里亞納海溝,各種"專家"天花亂墜的講解,搞得小白們一頭霧水。今天我就結合自己踩過的坑和收集到的信息,給大家好好扒一扒翡翠那些事兒,希望能幫到同樣想入手翡翠又怕被坑的朋友們!
以下是我總結的關于翡翠的8個核心知識點,每個都是咱們老百姓買翡翠最容易遇到的坑,也是商家最愛打擦邊球的地方,必須搞清楚!
顏色是翡翠的靈魂!正綠色才是王道,那種帶黃調的、藍調的都不算頂級。記住幾個關鍵詞:濃、陽、正、勻。濃就是顏色夠深但不發黑;陽是顏色鮮艷明亮;正是顏色純正不偏色;勻是顏色分布均勻。我個人覺得,顏色是第一眼就能感受到的東西,如果第一眼就覺得"哇,好美",那肯定差不了!
水頭就是透明度,行話叫"種水"。簡單說就是翡翠透不透亮。打燈看是專業方法,咱們普通買家可以這樣:對著強光看,能透光越遠越好。水頭好的翡翠看起來像水一樣清澈,水頭差的就顯得干巴巴的。我個人經驗是,水頭和顏色要平衡,有時候顏色好但水頭差,或者水頭好但顏色淺,都不是最佳選擇。記住一句話:水夠才養人,色足才養眼。
種指的是翡翠的質地,也就是內部晶體結構。常見的有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簡單理解:玻璃種最好,像玻璃一樣通透;豆種最差,晶體像豆子一樣明顯。我個人覺得,對于新手來說,冰種和糯種是比較好的選擇,既有一定的通透度,價格也相對親民。記住:種好的翡翠不容易變種,時間長了不會發黃發干。
A貨是天然翡翠,B貨是經過酸洗注膠的,C貨是染色翡翠。最簡單的鑒別方法:看價格!價格太美麗的東西,質量一般有問題。B貨翡翠看起來顏色很均勻,但仔細看會發現顏色浮在表面,而且光澤暗淡。我個人建議,買翡翠前多看少買,可以先從幾百塊的入門級翡翠開始,慢慢培養眼力。記住: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兩分貨,翡翠行業尤其如此。
非常重要!同樣的翡翠,不同的工藝價值差很多。好的工藝能提升翡翠的價值,差的工藝則可能毀掉一塊好料。看工藝主要看:線條流暢度、拋光精細度、比例協調性。我個人特別喜歡那些有創意的雕刻,比如把瑕疵變成特色的設計,這種工藝特別考驗師傅的水平。記住:工藝好的翡翠,即使料子一般也能出彩。
證書是必要的,但不是萬能的!現在很多假證書,或者證書和實物不符的情況。看證書要注意:機構資質、檢測項目、照片一致性。我個人建議,最好選擇有NGTC(國檢)證書的翡翠,這是目前最權威的檢測機構。記住:證書只證明是真翡翠,不證明是A貨,這點一定要搞清楚!
線上線下的選擇很重要。線上方便但風險高,線下可以實物查看但價格可能高。我個人覺得:新手最好先去正規商場或知名店,雖然價格貴點但至少有保障。網購的話,一定要找支持第三方檢測退換的商家。記住:不要貪圖便宜去不正規的小攤,那才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
買前問清楚這些:是否為A貨、具體是什么種水、是否有證書、是否有瑕疵、保修政策。我個人經驗是,問得越詳細,被坑的可能性越小。記住:沉默成本很高,多問幾句不會損失什么,但可能幫你省下幾千塊!
總結一下:買翡翠真的不容易,但掌握了這些知識點,至少能幫我們避開大坑。記住:不貪便宜、多看少買、相信直覺,這三個原則能幫我們走很遠!最后想說,翡翠是"仁者見仁"的東西,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正在糾結的你們,祝大家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