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翡翠新手常犯的錯誤,你中了幾個?(實測避坑)
最近跟幾個朋友聊天,發現大家買翡翠都踩過坑。我有個同事上周花了大幾千買的“翡翠手鐲”,結果被鑒定出來是玻璃做的,氣得他直拍大腿。這種事真的不是個例,很多新手都容易栽在翡翠這塊,今天就來聊聊新手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順便給大家避個坑。
知識點1:翡翠和玉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翡翠就是玉,玉就是翡翠,其實大錯特錯!翡翠其實是玉的一種,但玉還包括和田玉、岫玉等等。簡單記:翡翠是“硬玉之王”,其他玉算“軟玉家族”。就像你問“水果”和“蘋果”的關系,水果是大類,蘋果是其中一種。買之前搞清楚概念,不然容易被忽悠。
知識點2:為什么網上買翡翠容易踩坑?
網上的翡翠照片看著都美哭,但到手可能“驚掉下巴”。**色差**是主要原因,照片可以調色,實物可能暗淡無光。還有商家用**濾鏡**、**打光**技術,把石頭拍得像帝王綠。再加上**描述天花亂墜**,比如“冰種”“高貨”,新手一看就暈。建議:網購看評價,最好還是去實體店摸摸真貨。
知識點3:如何簡單分辨翡翠真假?
別信那些“滴鹽酸”“劃玻璃”的土方法,容易把翡翠毀了。新手可以試試這幾個笨辦法:1.看**光澤**,真翡翠有玻璃光澤,假的多是蠟光或樹脂光;2.掂**重量**,翡翠密度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玻璃就輕飄飄;3.聽**聲音**,輕輕敲擊,真翡翠聲音清脆,假的聲音悶。最靠譜的還是找**專業鑒定**。
知識點4:什么是“種”和“水”?
翡翠圈老說“種好水足”,新手聽得云里霧里。簡單說:種指翡翠的晶體結構,種越好越細膩;水指透明度,水頭足就像加了水一樣通透。比如“玻璃種”就是頂級種和水,像玻璃一樣清亮。記住:種水越好越貴,但也別迷信,有時候顏色和工藝更重要。普通人買個“糯種”就很不錯了,別被“玻璃種”洗腦。
知識點5:翡翠越綠越好嗎?
綠是翡翠的招牌色,但不是越綠越貴!顏色要講究“濃、陽、正、均”。濃:顏色夠深但不過濃;陽:鮮艷明亮;正:不發灰發黑;均:顏色分布均勻。那種死氣沉沉的墨綠、發灰的藍綠,還不如淺淺的陽綠。還有,有些商家用**化學染色**,看著綠得嚇人,其實價值暴跌。買之前多看看,別被“綠”沖昏頭。
知識點6:新手買翡翠要注意哪些坑?
除了真假辨別,還有幾個坑要小心:
- 別貪便宜,一分錢一分貨,幾十塊的“翡翠”基本是假貨;
- 警惕“處理翡翠”,比如B貨(注膠)、C貨(染色),這些不值錢;
- 證書很重要,但也要看證書真假,最好去權威機構復檢;
- 別聽銷售瞎忽悠,什么“傳家寶”“收藏級”,都是套路;
- 根據自己的預算買,別沖動消費。
知識點7:翡翠需要怎么保養?
買回來后別不當回事,翡翠也需要呵護。
- 別摔:翡翠雖然硬,但脆,一摔就裂;
- 別碰化學品:化妝品、香水、洗潔精都可能腐蝕翡翠;
- 別高溫:不要暴曬或接觸高溫,容易變種;
- 定期清潔:用清水沖洗,用軟布擦干;
- 單獨存放:避免和其他硬物摩擦。
知識點8:翡翠真的有靈性嗎?
很多人說翡翠能“養人”“辟邪”,這種說法有點玄乎。從科學角度,翡翠就是一種礦石,沒有特殊能量。但從心理角度,戴著自己喜歡的寶貝,心情變好,這算不算一種“靈性”?信則有,不信則無。別指望翡翠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可以帶來美的享受。畢竟,誰不喜歡戴個亮晶晶的飾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