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我表姐差點花30萬買了個所謂的"玻璃種翡翠手鐲",結果找行家一鑒定,發現是高仿的,差點氣得她跳起來!現在市面上那些亮瞎眼的"天價翡翠"太多了,普通老百姓根本分辨不出來。很多人就像我表姐一樣,辛辛苦苦攢了幾十年的錢,結果一下子就打了水漂。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翡翠到底該怎么看?這年頭,不把功課做足,真容易被坑得媽都不認識!
玻璃種翡翠就是那種透明度特別高的翡翠,質地像玻璃一樣干凈透亮。但這可不是說它真的是玻璃做的哦!真正的玻璃種翡翠內部結構非常細膩,肉眼幾乎看不到任何雜質,水頭特別足。不過現在技術這么發達,有些高仿的玻璃種翡翠看起來也挺像那么回事的,但仔細看就能發現差別。記住:真正的玻璃種翡翠摸起來會有一種冰涼滑潤的感覺,而假的一般會有些澀澀的。
翡翠手鐲的價格主要看"種、水、色、工"四個方面。種就是指翡翠的質地,水是指透明度,色是指顏色,工是指工藝。這四樣東西稍微有點差別,價格就可能差好幾萬。比如同樣是玻璃種,帶點綠色的可能就要比不帶色的貴好幾倍。關鍵點在于:行家看的是整體協調性,而新手容易被單方面突出的特點吸引。所以別一聽到"玻璃種"就激動,還得看顏色、工藝等其他方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三看一摸":看顏色是否自然(假的一般顏色很均勻但很假),看內部結構(真翡翠有自然的紋理),看光澤(真翡翠有油脂光澤),摸起來是否冰涼滑潤(假的一般溫度變化快)。記住:任何說"一招鑒別翡翠"的都是騙子!鑒定翡翠需要綜合判斷,沒有哪個方法能100%確定。不過這些快速方法至少能幫你排除90%的假貨。
"種"指的是翡翠內部結構粗細,種好的翡翠結構細膩,肉眼幾乎看不到晶體。而"水"指的是透明度和光澤度,水頭足的翡翠看起來晶瑩剔透。簡單說:種是看內部結構,水是看外部表現。比如玻璃種就是種和水都特別好的翡翠,豆種就是種很粗的翡翠。這兩個概念搞懂了,至少能幫你理解為什么有些翡翠看起來那么貴。
老坑料指的是從老礦坑開采的翡翠,一般質地更好,透明度更高。新坑料是近幾年開采的,有些質地也不錯,但整體來說老坑料更受認可。不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新坑料通過優化處理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關鍵不是看是不是老坑,而是看具體這塊料子的質地如何。有些新坑料的翡翠做得好,比一些劣質的老坑料還要好。所以別被"老坑"這兩個字忽悠了。
翡翠里的"棉"就是指那些白色的小點或斑塊,是翡翠內部的一種自然現象。有棉不一定就是壞事,有些棉分布得很有特色,反而增加了翡翠的獨特性。關鍵在于棉的分布和大小:如果棉太多太明顯,確實會影響美觀和價值;但如果只是少量細小的棉,有時候反而證明這是天然翡翠。完全無棉的玻璃種非常稀有,價格也高得離譜,普通消費者很難負擔。
網上買翡翠風險確實比較大,但也不是完全不行。關鍵是要找信譽好的平臺和賣家,最好能看到實物圖片和視頻,多角度觀察。實體店的優勢在于可以親手觸摸和感受,但缺點是價格可能更高,而且同樣可能遇到不誠信的商家。我的建議是:如果預算不高,可以考慮網上信譽好的商家;如果預算高,想買高檔翡翠,最好還是多看幾家實體店,甚至去產地看看。
翡翠保養其實很簡單:避免高溫、避免撞擊、避免化學品接觸。洗澡、做家務時最好摘下來。平時可以用軟布擦拭,偶爾用濕布輕輕擦洗一下。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相信那些"用油保養"的說法!翡翠不需要任何特殊保養,只要平時注意別摔壞、別沾化學品就足夠了。有些商家說需要用油保養,其實是為了掩蓋翡翠本身的瑕疵。
等級 | 特征 | 參考價格范圍 |
---|---|---|
玻璃種帶色 | 完全透明,有鮮艷顏色 | 20萬-100萬+ |
玻璃種無色 | 完全透明,無顏色 | 5萬-30萬 |
冰種帶色 | 半透明,有顏色 | 2萬-15萬 |
糯種帶色 | 微透明,有顏色 | 5千-2萬 |
買翡翠手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天價玻璃種,動不動就幾十上百萬,普通人根本玩不起。但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至少能幫我們避開一些大坑。記住:買翡翠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被"玻璃種"三個字沖昏頭腦。多看少買,多問少信,找靠譜的商家,這才是正道。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那些想了解翡翠的朋友,避免重蹈我表姐的覆轍!最后送大家一句:買翡翠,理性消費,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