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看到老王發了個視頻,說是花了大幾千買了塊“祖傳翡翠”,結果一鑒定是假的!氣得他直罵商家“智商稅”。我當時就震驚了,現在買翡翠怎么還有這么多貓膩?后來我一查,發現這事兒還挺普遍,好多人都踩過這種坑。
簡單說吧:翡翠A貨就是天然的,沒經過化學處理;B貨是漂白過的,可能看起來更透亮,但容易變黃;C貨是染色的,顏色可能是假的。就像買衣服一樣,A貨就是純天然材質,B貨和C貨就是加了點料,雖然好看但不一定靠譜。要是買到C貨,心里肯定特別失落,感覺自己被“賣家秀”騙了!
別聽那些賣翡翠的說“肉眼難分辨”,其實還是有辦法的。比如用放大鏡看看有沒有裂紋,真的翡翠一般會有天然的小瑕疵;再摸摸表面,假的可能會有點滑溜溜的感覺。**記住啊,天上不會掉餡餅**,便宜的東西十有八九有問題。
其實翡翠貴不是因為它稀有,而是因為它的加工工藝復雜。一塊翡翠從開采到成品,中間要經歷很多道工序,而且好的翡翠還得看種水色,就是質地、透明度和顏色好不好。像我這種窮人,只能看看那些幾十萬幾百萬的翡翠感嘆一句:“哇,這也太壕了吧!”
“種”就是翡翠的細膩程度,種好意味著翡翠內部結構緊密,光澤更好。像玻璃種、冰種這些名字聽著就很高級,但其實它們就是形容翡翠像玻璃一樣透亮。總結一下,種好的翡翠戴起來更有面子。
翡翠的顏色五顏六色,但最值錢的是綠色,尤其是那種“帝王綠”。不過也不是越綠越好,還得看顏色是不是均勻自然。如果顏色太艷麗,反而可能是染色的,這就有點像化妝化得太濃一樣。
當然要啦!鑒定證書就像是翡翠的身份證明,上面會寫明它的成分、顏色、凈度等信息。沒有證書的翡翠就像沒有身份證的人,你也不知道它是誰,是不是正經貨。
很多人上當是因為貪圖便宜,覺得撿漏了,結果被騙了。還有一些人聽信商家的花言巧語,以為自己買到的是“稀世珍寶”。所以啊,買翡翠一定要冷靜,千萬別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