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鐵們!今天咱們來嘮嘮和田玉那層“外衣”——皮料。這玩意兒可是和田玉圈里的熱門話題,搞懂它,你就能在收藏路上少走不少彎路!
你想想,和田玉就像一個嬌滴滴的美人,這皮料就是她的衣服,對吧?這衣服有講究,能看出她的氣質來!
先來認識下皮料的三大流派,你可得記住了!
不過不管是哪種皮,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油性極佳!摸上去滑溜溜的,手感一級棒。這油性可是評判籽料品質的重要標準,你可得擦亮眼睛!
皮色這東西,也是五花八門,有活皮、死皮、干皮、油皮之分。這些說法都聚焦于一個核心點:皮跟肉的關系,還有皮色的油性。
優質的皮色,應該跟玉肉融為一體,展現出極佳的油性。不過有些籽料的皮色跟玉質之間有一層隔斷,這層隔斷通常是由僵硬物質構成,看著就不好。
在和田玉籽料中,紅皮可是妥妥的“網紅”,備受喜愛。其中尤以皮色輕薄、色澤純正且潔凈的兩種紅皮最為引人注目。
紅皮籽料的特點就是皮色亮氣、玉質細膩,油性和糯性表現良好。從綜合表現來看,紅皮的玉質非常能體現和田籽料的特點。
不過紅皮籽料也有個小小的“缺點”,可能還是玉色本身的問題。大多數紅皮籽料的白玉都會閃青,很少有標準的正白高白。這點你可得注意了!
紅皮籽料最有代表性的玉種就是瑪麗艷料,這種老料不但皮色明艷,玉質也非常老熟。特色鮮明,辨識度高。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有人花重金購置了一塊籽料,自然希望別人能夠了解其中的價值,而濃重艷麗的皮色就是籽料身份的最佳證明。加上和田籽料獨一無二的特性,重皮色料更是物以稀為貴,每件都是高玩手中的孤品。
不過重皮色籽料也有它的“軟肋”,那就是細度較差,油性不足。這點你可得心里有數,別被表面的“花里胡哨”給騙了!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所謂的“新疆山料”,但實際上,真正的新疆和田山料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如普遍發青、發黃或發棕色。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區分昆侖山脈不同地區的玉種。
盡管青海玉也產自昆侖山,但其與和田玉在品質和特點上有著顯著差異。青海玉的特點是“水透”,看著就水靈靈的。
在如今的和田玉市場,一說起皮色,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紅皮白肉、灑金皮等,基本上沒人會想到白皮料,因為白皮料相比于紅皮或者是灑金皮來說,它的存在感確實非常的低,而且,很多人對白皮料的印象也不是很好。
但其實,白皮料也是有它自己的優勢的。你可得擦亮眼睛,別錯過這個低調的“潛力股”!
白皮料的棉僵通常呈現為云霧狀或塊狀,形態各異,像是在玉里“藏貓膩”。不過別擔心,它的皮子通常只生長在表皮層,很少深入到肉質之中。
觸摸起來,白皮料的手感十分細膩,滑溜溜的,手感一級棒!
白皮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明料和石包玉。
不過白皮料的賭性非常大,所以它也是和田玉籽料撿漏的“上上之選”,過去被稱之為“石包玉”的白皮料一般被拿來做“賭石”,價錢并沒有炒太狠,現在開價也不低了。
之所以白皮料多出好肉、市場上升空間不錯,是因為它本來就不是僵料。這點你可得記住了!
皮色和沁色之間沒有特別明顯的界線,不過還是有些不同的,咱們從顏色、深度來說說。
皮色 | 在表面約1mm左右,往往帶有多種顏色,各種艷麗的皮色。 |
沁色 | 往往是單一顏色,少量有兩種顏色。會深入至玉的深部,不像皮色僅僅是附在表面。 |
皮和沁都是上天賜給和田玉的玉衣,讓和田玉變得多彩,所以不管是玩皮還是玩沁,都是不錯的選擇!
皮色料是目前市場上的收藏最熱的點,無論是紅皮、黑皮、灑金皮等,都在皮色料中擁有超高人氣。
但值得注意的是,籽料的最終等級是綜合各項指標所得的,不能單單因為某種皮色或者白度、細度等等就輕言斷定籽料的價值。這點你可得心里有數,別被表面的“花里胡哨”給騙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在和田玉收藏路上少走彎路,找到屬于你的那塊“心頭好”!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