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嘿,朋友!最近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昨天剛買回來的岫玉手鐲,戴了才兩天,就覺得里面好像多了好多棉絮,透亮度也差了,心里直打鼓:這是不是買到了假貨?還是說這玉真的“跑水”了?
別急,作為一個在玉石圈里摸爬滾打多年的過來人,今天就跟你好好嘮嘮這個事兒。我自己的經驗,實實在在的案例,保證讓你聽明白。
作為一個曾經的“小白”,我也踩過不少坑。記得第一次買玉時,也是戴著戴著發現變化,差點就以為被騙了。后來慢慢摸索,才搞明白其中的門道。
先說說這“棉”。玉石里的“棉”,其實就是內部的微小礦物包裹體或者結構上的不均勻,看起來就像棉花一樣。有些是天然就有的,有些則是后天形成的。
而“跑水”,聽著挺玄乎,其實就是玉石內部的水分(這里的水分不是指日常接觸的水,而是玉石形成過程中內部含有的結合水或吸附水)流失了。水分少了,玉石的結構就可能發生變化,透光性會下降,看起來就像變“干”了,棉絮感也會更明顯。
簡單來說:棉是“東西多了”,跑水是“東西少了”。
咱們得明確一點:岫玉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玉石。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紋石,相比和田玉、翡翠等,結構相對疏松,內部含水量通常也更高一些。
岫玉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溫度、濕度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它內部的水分。
你戴了兩天就發現棉多了,這確實有點快,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跑水”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這兩天環境變化比較大的話,比如從潮濕的地方突然到了干燥的地方。
我有個朋友,去年冬天從南方旅游帶回來一塊岫玉吊墜,當時看起來水頭很足,很透亮。結果帶到北方干燥的家里,不到一周,就明顯感覺沒那么水潤了,里面的棉絮感也重了好多。這就是典型的環境變化導致的“跑水”現象。
你這種情況,不能完全排除跑水的可能,但也不能直接就斷定是跑水了。
這也是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問題。買到假貨確實讓人窩火。
目前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用其他石頭染色、加熱,或者用樹脂等材料仿冒岫玉的情況。這些仿制品,質地、結構都和真岫玉差遠了。
這些假貨,有的可能內部結構不穩定,戴久了也可能出現一些變化,比如褪色、內部出現類似“棉”的雜質等。但這和真玉的“跑水”是有本質區別的。
怎么初步判斷呢?
掂重量:真岫玉有一定分量,拿在手里有壓手感。太輕或者太重的,都得留個心眼。
看光澤:真岫玉的光澤是自然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假貨的光澤可能很“賊”,或者很暗淡,不自然。
聽聲音:輕輕敲擊真岫玉,聲音清脆悅耳。假貨的聲音可能沉悶,或者很尖銳。
感受溫度:真玉是熱的不良導體,夏天摸起來涼,冬天摸起來溫。假貨可能很快就和環境溫度一致了。
這些方法只是初步的,最靠譜的還是找專業的鑒定機構去做個鑒定。
重要提醒:現在市面上假貨不少,尤其是價格特別便宜的,更要多留個心眼。別貪小便宜吃大虧!
還真有!咱們不能把所有問題都簡單歸咎于“跑水”或者“假貨”。有時候,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因素也會導致玉石外觀發生變化。
岫玉雖然相對“皮實”,但也怕強堿、強酸、高溫、劇烈撞擊。如果你不小心用到了刺激性清潔劑,或者把它放在高溫環境下(比如靠近暖氣片),或者不小心摔了一下,都可能對它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內部結構產生變化,看起來就像多了棉。
有些玉石,特別是像岫玉這樣結構相對疏松的,在佩戴過程中,皮膚分泌的油脂和汗液,以及體溫的長期影響,可能會滲透到玉石內部,改變它的光澤和通透度。有時候,這種變化可能被誤認為是“跑水”或者“棉多了”。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自然的“盤玩”效果,如果變化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越來越油潤),那反而是好事。
有些岫玉在開采、加工過程中可能受到了損傷,或者本身內部結構就不太穩定。戴上一段時間后,內部可能發生微小的變化,導致棉絮感增強。
說了這么多,到底該怎么辦呢?別急,咱們一步步來。
冷靜觀察:先別急著下結論。繼續佩戴一段時間,看看這種變化是持續加重,還是趨于穩定,甚至慢慢恢復。
回顧細節:回想一下這兩天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情況?比如環境濕度變化大?接觸過什么化學物品?有沒有不小心磕碰過?
對比檢查:如果可能的話,和買玉時留的照片或者視頻對比一下,看看變化有多大。也可以找懂行的朋友或者商家咨詢一下。
專業鑒定:如果變化很明顯,或者你實在不放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找權威的玉石鑒定機構去做個鑒定。他們有專業的設備和方法,能判斷出材質真假,以及內部結構是否有異常。
保養注意:無論真假,以后佩戴和保養都要多加注意。避免接觸化學品,避免高溫,避免磕碰。定期用干凈的軟布擦拭。
回到最初的問題:岫玉戴兩天棉多了,是跑水了?還是假貨?
答案是:都有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兩天時間確實有點短,但如果環境變化劇烈,跑水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買到假貨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購買渠道不明或者價格過低的話。
保養不當、玉石本身狀態不穩定等因素,也可能導致類似現象。
不要急著給自己下定義,也不要輕易地指責商家。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回憶細節,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可能的原因 | 特點 | 建議處理方式 |
---|---|---|
跑水 | 透光性下降,棉感增強,可能與環境濕度變化有關 | 觀察變化,保持適當濕度 |
假貨 | 質地、光澤、重量與真品差異大,可能褪色、變化不自然 | 找專業機構鑒定 |
保養不當 | 接觸化學品、高溫、磕碰后發生變化 | 改進保養方法,避免接觸有害物質 |
天然變化/盤玩 | 可能逐漸變得更加油潤,光澤變化自然 | 繼續佩戴觀察 |
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和建議,能幫到你。戴玉,本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別讓這些小問題影響了你的心情。
記住,多看、多學、多問,才能少走彎路。祝你好運!??
?? 理性看待,科學保養,享受玉石帶來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