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跟朋友去逛珠寶店,本來是想買個手鏈送女朋友,結果被店員忽悠了一通,說什么“這是高貨”、“這是A貨”,聽得我一頭霧水。后來才知道,原來這玩意兒分等級,而且還有不少門道。
現在網上到處都是“翡翠值錢”、“玉石保值”的說法,但很多人根本不懂怎么分辨好壞,一不小心就踩坑。今天我就來聊聊這個事,順便分享一些我學到的小知識,希望能幫到剛入門的新手們。
別以為它們是一樣的,其實差得遠了!玉石是一個大類,包括和田玉、碧玉、岫巖玉等等;而翡翠是其中一種,屬于硬玉的一種。就像蘋果和水果的關系一樣,翡翠是玉石的一種,但不是所有玉石都是翡翠。
很多人一看到“玉”字就以為是翡翠,其實不然。比如和田玉質地溫潤,顏色偏白,而翡翠則更透亮,顏色也更豐富。所以買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以前也犯過這種錯誤,買回來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真是虧大了。
這個說法挺常見的,但你真的了解嗎?A貨就是天然翡翠,沒經過任何處理;B貨是酸洗漂白過的,看起來更透;C貨則是染色的,顏色鮮艷但不自然。
簡單來說,A貨最保值,B貨便宜但品質一般,C貨最不靠譜。有些人為了省錢,買了C貨還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結果一轉手就虧了。
我有個朋友就買了一個“翡翠手鐲”,結果一看是C貨,價值直接腰斬,哭得稀里嘩啦。
不是!顏色太深反而可能有問題。翡翠的顏色要看“種水”,也就是它的透明度和質地。玻璃種的翡翠最貴,因為透亮;冰種也不錯,但顏色太濃可能顯得悶。
很多人覺得綠色越濃越好,其實不然。像那種“祖母綠”一樣的顏色雖然好看,但可能摻假或者處理過。顏色太艷反而容易出問題。
我之前也被騙過,買了個“綠得發亮”的翡翠,結果發現是染色的,真是心累。
“水頭”就是翡翠的透明度,水頭好的翡翠看起來像玻璃一樣透。水頭差的就顯得干澀,沒有光澤。
水頭好代表翡翠質地細膩,價格也會更高。但水頭也不是越透越好,太透了反而可能不夠“油潤”,顯得冷冰冰的。
我買過一個“水頭”特別好的翡翠吊墜,戴上去特別顯氣質,朋友們都說好看。
“種”就是翡翠的質地,比如“玻璃種”、“冰種”、“糯種”等。不同的“種”決定了翡翠的價值。
“玻璃種”是最頂級的,幾乎透明;“冰種”稍微差一點,但也很受歡迎;“糯種”則比較常見,適合日常佩戴。
選翡翠時,先看“種”,再看顏色和水頭,這樣才不容易被騙。
“底子”就是翡翠內部的干凈程度,有沒有雜質、棉絮、裂紋等。底子干凈的翡翠看起來更美觀,也更有收藏價值。
如果底子差,就算顏色再好,也可能顯得雜亂無章。就像一個人的臉,干凈清爽才是王道。
我有個親戚買了一個“滿綠翡翠”,結果里面全是棉絮,差點氣死。
當然會!雕刻工藝、打磨精細度都會影響翡翠的價值。手工雕刻的比機器做的貴很多,細節也更好。
有些商家為了省成本,用機器批量生產,看上去雖然整齊,但缺乏靈性。好的工藝能讓翡翠更有靈魂。
我見過一個手工雕的翡翠觀音,線條流暢,神態逼真,簡直美到窒息。
這個問題有點復雜。理論上說,好的翡翠可以升值,但前提是你得買對了。如果是A貨、種水好、工藝精,那確實有可能增值。
但如果你買的是B貨或C貨,那就很難升值了。而且市場波動大,不能保證一定漲。
我覺得買翡翠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而不是只為了賺錢。
買翡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多了解、多比較。希望這篇避坑指南能幫到你們,別再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