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清代白玉羊首瓜瓣杯,所采用的羊脂玉,堪稱和田白玉中的翹楚。這種被譽為“羊脂”的極品和田玉,其玉質猶如被精心提煉的羊油所凝結,溫潤細膩、渾厚潔白,且瑕疵甚少。上佳的羊脂白玉,更是近乎完美,質地猶如凝練的羊脂,古人的這一描述,既生動又貼切。清代白玉蟠龍瓶,同樣展現了羊脂玉的非凡魅力。

據考古資料揭示,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昆侖山所產的玉石便已傳入中原地區。隨后,在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逐漸成為歷代帝王與王公貴族所鐘愛的玉料,其中多數為采集的子玉。然而,自元代起,山料的開采逐漸增多,至清代以后,山料的產量更是大幅超越了子料。羊脂白玉的文化意義 羊脂白玉,這一玉中珍品。“羊脂”一詞源于明朝,乾隆時期因御制詩而廣為人知。清朝文獻中多次提及,逐漸形成了“羊脂玉”的說法,但僅是對美玉的贊美,并非特指某種玉種。羊脂玉并非純白,而是偏暖白色調,泛淡淡黃調顯糯感。其質地細膩,半透不透,油脂性極佳,與羊油相似,具有渾厚凝重之感。白玉歷史悠久,自商代傳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