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來自一個“過來人”的真情實感分享
嘿,老鐵們!最近真的有件超興奮的事兒——我那三個“損友”突然發來消息,說想組隊去四川樂山大佛玩一圈,還美其名曰“團建”。說實話,第一反應是有點懵,畢竟咱們平時約飯都費勁,這次突然說要搞個跨省團建,靠譜嗎?但轉念一想,樂山大佛那可是世界級的文化地標啊,而且想想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感受那“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震撼,心里又忍不住開始小期待了。
首先得承認,樂山大佛確實是個“老牌網紅”了。我和那三個朋友其實都不是第一次聽說它,但之前總覺得“下次一定”。這次他們能下定決心,我猜大概有幾個原因:
不過我還是有點小顧慮:我們四個人里,有兩個是“鐵公雞”,另一個是“隨緣黨”,我自認是“計劃派”。這種組合去旅行,會不會“計劃趕不上變化”?
他們仨居然用“團建”這個詞,我第一反應是:“你們公司了?”后來才知道,這是他們自己起的代號,說白了就是“朋友一起出去玩”。不過“團建”這兩個字一出來,感覺整個行程的“儀式感”都上來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和朋友一起旅行確實和和家人、同事出游不一樣。就拿上個月我和同事去杭州那次來說吧,大家全程都在討論KPI和工作總結,最后累得只想在酒店躺平。但和朋友出行就不一樣了,比如去年和大學室友去廈門,我們臨時起意去鼓浪嶼轉了一圈,結果因為導航失靈,在島上迷路了……
那次迷路最后反而成了我們最難忘的回憶,因為我們在找路的過程中,居然發現了一家超贊的本地小吃店。朋友團建的核心,可能就在于“隨性”二字吧。
他們大概規劃了5天4晚的行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不過“靠譜度”這個事兒,還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他們初步想法是在樂山市區找民宿,價格應該不會太貴。但說實話,我有點擔心“青旅式體驗”會不會重現——比如上次我們仨去長沙,因為圖便宜選了個民宿,結果隔音效果差到能聽見隔壁情侶吵架……
他們打算高鐵過去,但樂山高鐵站離景區還有一段距離。我查了下,要么打車,要么坐公交,如果人少打車可能有點貴。不過轉念一想,我們四個人分攤下來也還好。
這個倒是沒啥好擔心的,四川的美食多到數不過來。不過我那“鐵公雞”朋友可能會要求AA制,而“隨緣黨”朋友可能會臨時說“我吃啥都行”,這種組合確實需要提前溝通好。
雖然現在說這些還有點早,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確實總結了一些和朋友出游的小經驗:
這些都不算是“完美方案”,畢竟朋友出游最美好的地方,可能就在于那些“計劃外”的驚喜和囧事。就像上次我們臨時決定去爬個山,結果在山頂遇見一群放風箏的阿姨,硬拉著我們唱了半天《成都》……現在想起來都覺得特別有意思。
這趟“樂山大佛團建”雖然看起來有點“臨時起意”,但核心要素都具備了:好地方 + 好伙伴 + 美食誘惑。至于那些“靠譜度”的問題,我覺得大可以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態去面對。
畢竟,旅行嘛,最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過程中的那些真實體驗和共同回憶。我現在已經開始想象:站在樂山大佛腳下,和那三個“損友”一起,對著手機瘋狂拍照的樣子……嗯,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呢!??
(期待后續更新,如果這次團建真去了,我再來補個“返程報告”!)
大家還看了:
巴彥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