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嘍,各位愛美的姐妹們!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燕窩,尤其是印尼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大產區,經常傻傻分不清?????? 別擔心,今天我就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跟你嘮嘮嗑,分享我摸索出來的幾個小方法,幫你輕松辨別這兩種燕窩!相信我,掌握了這些,你也能成為選購燕窩的小行家!
說起第一次接觸燕窩,那真是又興奮又懵圈。想著這可是滋補圣品啊,得好好研究研究。但一入燕窩深似海,印尼的、馬來西亞的、泰國的…聽得我是一頭霧水。特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它們倆可是燕窩界的“雙雄”,產量大,品質也好,但總感覺又有點不一樣。到底哪里不一樣呢?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才慢慢摸出點門道。今天,我就把我這些年踩過的坑、總結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你!希望我的這點“笨辦法”,能幫到你!
咱們買東西,第一眼看的肯定是長相嘛!燕窩也不例外。其實,印尼燕窩和馬來西亞燕窩,從長相上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先說顏色。我個人的感覺是,印尼燕窩的顏色好像更偏米白或者米黃一點,而且感覺白得比較自然,透著一股子“陽光的味道”,就像咱們曬過太陽的棉被那種感覺,暖暖的。你拿到手,對著光看看,如果是印尼的,那種米白色或者淡淡的黃色,看著就很舒服。不過呢,有時候顏色也可能偏深一點,比如米黃色或者淺灰色,這倒不是啥質量問題,主要是跟當地的氣候有關系。印尼那地方比較濕熱,燕窩在巢穴里待久了,氧化程度可能就高一點,顏色自然就深了點。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燕窩的顏色,給我的感覺是更白一些。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哦!我后來了解到,這可能跟它們的加工工藝有點關系。馬來西亞那邊,好像在挑毛的時候,用的方法更精細一點,可能就讓燕窩的顏色看起來更淺、更白凈了。你看到的馬來燕窩如果特別白,也別奇怪,說不定就是工藝的功勞呢!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那種帶點自然色澤的米白色,看著更讓人放心一點,你說是不是?
再來看盞型。這個也是我當初比較困惑的地方。我印象里,印尼燕窩好像盞型會更大、更厚實一些。你拿到手,感覺沉甸甸的,形狀也挺完整的,有時候還能看到那種比較“豪放”的三角盞。我買過幾次印尼燕窩,泡發后感覺特別有“料”,膨脹率也挺高的,這點我很喜歡!
而馬來西亞燕窩呢,給我的感覺是盞型可能相對小一點,也薄一些。不過它的紋理好像更細膩、更緊密一點。我見過一些馬來西亞的燕窩,絲與絲之間的分離很明顯,能看到很多細小的裂縫和小絲,看起來就很精致。不過因為絲比較細密,泡發率可能就沒印尼那么夸張,但勝在均勻。
小貼士: 對著光仔細觀察燕窩的顏色和紋理,結合盞型大小和厚度,是初步判斷產地的好方法哦!
光看還不行,咱們還得動手試試!畢竟,實踐出真知嘛!這里說的“動手”,主要是觀察燕窩的紋理和泡況。
先說紋理。這個其實挺有意思的。我泡燕窩的時候,就喜歡仔細看看它的紋理是怎么樣的。我感覺,印尼燕窩的纖維,也就是咱們說的燕絲,好像要粗壯一些,紋理看起來比較清晰自然,一根根挺立在那里,很有“力量感”。你仔細看,能明顯感覺到是金絲燕用唾液筑巢形成的天然結構。
而馬來西亞燕窩呢,它的燕絲好像要細一些,而且因為比較細密,所以紋理看起來就更細膩、更緊密。有時候甚至感覺有點亂,絲與絲之間纏繞得比較多。這其實也跟它們的加工方式有關。我了解到,馬來西亞那邊好像更多采用“濕挑”工藝,就是挑毛的時候燕窩是濕潤的,這樣更容易把毛挑干凈,但也可能讓一些細絲在挑毛過程中斷掉或者粘在一起,形成更細密的紋理。
再來說說泡發。這個可是辨別燕窩好壞和產地的重要一步!我泡燕窩都是用純凈水,放冰箱冷藏泡發,這樣更衛生,也能更好地保持燕窩的營養。一般來說優質的燕窩泡發率都能達到6-8倍,甚至更高。
我泡印尼燕窩的時候發現,它們好像泡發得比較快,而且泡發后感覺比較厚實,水份含量感覺沒那么高,看起來就很有“干貨”的感覺。不過呢,泡發時間也要注意一般來說印尼燕窩的燕絲比較粗,泡3-4個小時左右差不多了,泡太久容易化水。而且,我后來燉煮印尼燕窩的時候,發現它好像不太“耐燉”,一般水開后燉30分鐘左右就要關火了,燉太久就容易化成水,這點我有點小郁悶,得時刻盯著。
而馬來西亞燕窩呢,我感覺它的泡發時間要長一些,可能需要4-6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完全泡發透。泡發后,感覺整個燕窩比較柔軟,水份含量好像高一點。不過它的優點是更耐燉!我燉馬來燕窩,水開后可以放心燉40分鐘左右,有時候甚至可以燉久一點,它依然能保持形狀,不會那么容易化掉。而且,燉出來的口感也跟印尼的不一樣,這點我們下面會詳細說。
特征 | 印尼燕窩 | 馬來西亞燕窩 |
---|---|---|
紋理 | 燕絲粗壯,紋理清晰自然 | 燕絲細,紋理細膩、緊密 |
泡發時間 | 3-4小時左右 | 4-6小時左右 |
耐燉程度 | 不太耐燉,水開后約30分鐘 | 較耐燉,水開后約40分鐘 |
前面的都是“紙上談兵”,最終的標準,還得是口感!畢竟,我們吃燕窩,不就是為了那個味道和口感嘛!??
我個人覺得,印尼燕窩和馬來西亞燕窩的口感,差別還是挺大的。這種差別,跟你吃過的燕窩越多,就越能體會出來。??
先說印尼燕窩。我吃過的印尼燕窩,燉好后,感覺質地比較緊實,有點Q彈的感覺,吃起來爽滑,而且還有點嚼勁。就像吃那種有韌性的東西,需要稍微嚼一下才能咽下去。這種口感,我挺喜歡的,感覺比較“實在”,吃完感覺肚子挺“撐”的,飽腹感比較強。不過如果你喜歡那種入口即化的感覺,可能就覺得它有點“硬”了。
而馬來西亞燕窩呢,給我的感覺就是軟糯!燉好后,感覺整個燕窩都軟軟的,糯糯的,入口感覺很細膩,甚至有點入口即化的感覺。這種口感,我覺得很適合喜歡細膩口感的人,尤其是女性,感覺吃完特別溫柔,特別“養人”。而且,它好像湯汁也比較濃郁一點,口感更豐富一些。
其實,這兩種口感,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主要還是看你的個人喜好。我個人呢,兩種都喜歡,有時候想吃點有嚼勁的,就選印尼的;有時候想吃點軟糯的,就選馬來西亞的。??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哦,就是不同產地的燕窩,口感也會有差異。比如,馬來西亞燕窩,好像因為燕絲比較細,所以口感會更綿密一些,嚼勁可能就沒印尼那么足;而印尼燕窩,因為燕絲比較粗,所以口感會更爽滑有嚼頭一些。你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哦!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還是有點暈。到底應該怎么選呢?其實,很簡單!
你要明確自己的需求。你為什么要吃燕窩?你更看重哪方面的品質?你更喜歡什么樣的口感?這些問題想清楚了,選擇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像我一樣,追求性價比,想要那種口感比較“實在”,燉煮時間相對短一點的燕窩,那么印尼燕窩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燕窩生產國,產量大,種類也多,選擇空間也更大,價格相對來說也可能更實惠一些。
如果你追求高品質,想要那種口感細膩,燉煮時間相對長一點的燕窩,那么馬來西亞燕窩可能更適合你。馬來西亞燕窩產量相對較少,加上嚴格的產地政策和品質認證,品質普遍較高,口感也確實不錯,就是價格可能會貴一些。
不過我要提醒你的是,無論是印尼燕窩還是馬來西亞燕窩,都只是產地不同而已,并不能代表絕對的品質高低。燕窩的品質,還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采摘季節、金絲燕的品種、加工工藝等等。在選擇的時候,你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比如燕窩的干凈度、泡發率、有無化學添加等等。
我個人覺得,的方法,就是多嘗試幾種不同產地的燕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的!
好了,關于如何辨別馬來和印尼燕窩,我就分享這么多。希望這些“過來人”的經驗,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討論哦!??
祝愿大家都能買到心儀的燕窩,吃出健康,吃出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