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到了我早就計劃好去張家界大峽谷旅游想著一邊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邊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作為一個資深吃貨這次旅行對我對于簡直不能再完美了。到了張家界我發現這里的餐館布置特別有味道那種懷舊感讓人感覺回到了小時候。灶臺上堆滿了柴火通風也很棒整個環境讓人覺得很安心。菜單上的菜價格實惠味道地道簡直是硬菜級別的享受。
先說說湘西糍粑吧這是張家界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它主要是用糯米、臘肉和花生做的咬上一口,軟糯的外皮包裹著臘肉和花生的香氣,味道真的絕了。在小吃街上,經常能看到攤主現場制作,熱騰騰地拿出來給你,感受的就是當地人的熱情和用心。
再來聊聊酸辣粉,這可是湖南省的代表性小吃之一。紅薯粉和綠豆粉是它的靈魂,再加上酸辣調料,酸辣爽口,吃完后讓人忍不住想再來一碗。在張家界大峽谷的小吃街,此類酸辣粉絕對是人氣爆棚的存在,每一家店都有本人的秘方,但都保持著那種酸辣過癮的特點。
說到張家界,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下鍋。這道菜已經成為背包客和自助游客的必吃之選,甚至被網友們稱為“屌絲的盛宴”。它主要是由臘肉、豆腐和蘿卜等食材燉煮而成,味道偏辣,吃起來特別下飯。而且價格很親民,性價比超脯絕對是來張家界不能錯過的一道菜。
還有一個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樅菌燉臘肉。這道菜在武陵源地區非常常見,做法很簡單,就是把樅菌和臘肉放在一起小火慢燉。臘肉的咸香和樅菌的濃香相互交融燉出來的湯汁濃郁得不得了,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鮮美。而且據說這道菜還有滋補的效果呢!
土家粉蒸肉也是張家界的一大特色。這道菜融合了玉米面、鮮嫩的豬肉、南瓜、土豆以及炸辣椒等多種配料,香味撲鼻,色香味俱佳。每次想到它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蒸好的肉質鮮嫩多汁,搭配上各種配料,真的是一場味蕾的盛宴。
再說說泥鰍鉆豆腐,這道菜可是湘西土家族的招牌菜。它有個很浪漫的名字叫“貂蟬豆腐”,因為看起來就像一只泥鰍鉆進了豆腐里一樣。這道菜的做法比較講究需要將泥鰍活生生地放進豆腐里讓它本人鉆進去,最后再一起燉煮。成品端上來的時候,泥鰍已經死了,但豆腐依然保持完整,吃起來嫩滑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張家界的大米制品也不容錯過。比如米粉,這是曲靖的傳統美食,口感細膩,湯底濃郁。在大峽谷游玩的時候吃上一碗這樣的米粉,既能補充體力,又能體驗到當地的飲食文化。 酸辣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以紅薯粉為主料,配以酸豆角、花生米、辣椒等調料,酸辣可口,非常受歡迎。
還有油炸粑粑,這是一款用糯米和芝麻制成的傳統小吃。經過油炸后,外層酥脆,內里軟糯,香氣四溢。在街頭巷尾的小攤上,經常會看到有人排隊購買此類小吃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有多高。
臘肉炒飯同樣值得嘗試。這道菜以當地的土家臘肉和新鮮蔬菜炒制而成,臘肉的咸香和米飯的軟糯完美結合,每一粒米都吸收了臘肉的精華,香氣撲鼻,讓人食欲大增。
竹筒飯則是另一種獨有的體驗。將糯米放入竹筒內,再加入紅棗、枸杞等食材,用炭火烤制而成。竹筒飯不僅外觀獨到打開后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竹香,吃起來既健康又美味。
最后要提到的是姜糖,這是張家界的一大特色小吃。以生姜為主要原料姜糖的口感香甜中帶著微微的辛辣,既能驅寒又能開胃。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這類零食,街頭巷尾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至于涼面,也是張家界的一絕。制作工藝特別,面條爽滑筋道,配上特制的辣椒油、蒜泥、香蔥等調料,吃起來特別帶勁。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來上一碗涼面,清涼解暑,絕對能讓你胃口大開。
糖油粑粑更是不能錯過的美味。金黃色的外表看起來就超級誘人,咬上一口,軟糯香甜,甜而不膩。在街頭巷尾的小攤上,經常能看到人們排著隊購買此類小吃,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張家界大峽谷不僅風景如畫,還有很多美味的小吃等待著你去發現。作為一個吃貨,這次節的旅行讓我大飽口福,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極致誘惑。假使你也熱愛美食,那么一定不要錯過這些張家界獨有的美味。其實美食和美景一樣關鍵,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旅行體驗。不過提醒大家一定要控制好食量,不然或許會變成“屌絲的盛宴”第二彈哦!
大家還看了:
張家界大峽谷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