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泡好了十二小時后還能喝嗎?有毒嗎?為何還能喝?
哎呀這茶葉泡了整整十二個小時還能不能喝呢?有時候咱們泡茶一時興起一轉(zhuǎn)眼就忘了時間,泡了老半天。那這茶喝了會怎么樣?有毒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茶葉泡了十二個小時后,理論上還是可以喝的。但這里面的講究可就多了。咱們得聊聊茶葉里的那些成分。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咖啡堿、氨基酸等多種有益成分,這些成分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這些成分在長時間的水中浸泡后,會發(fā)生部分變化。
先而言說茶多酚。茶多酚是一種抗氧化劑,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但是長時間浸泡后,茶多酚會逐漸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會讓茶湯顏色變深,口感也會變得苦澀。泡了十二個小時的茶,味道可能不會太好。
再對于說咖啡堿。咖啡堿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興奮劑,能提神醒腦。但是長時間浸泡后,咖啡堿會逐漸流失,茶葉的提神效果也會減弱。泡了十二個小時的茶,可能喝起來沒什么精神。
那茶葉泡了十二個小時后,有毒嗎?其實這得看情況。假使茶葉本身品質(zhì)好,存儲得當,泡茶的水質(zhì)干凈那么泡了十二個小時的茶,一般對于不會有毒。但是若是茶葉優(yōu)劣差,或存儲條件不好,比如潮濕、發(fā)霉,那可就不好說了。這樣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可能存在有微生物滋生,喝了有可能不舒服。
那么為什么還能喝呢?這主要是因為茶葉中的有益成分還沒完全消失。雖然長時間浸泡后茶湯中的茶多酚、咖啡堿等成分會有所減少,但并不意味著一點好處都不存在。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還是可以保留下來一部分的。泡了十二個小時的茶,偶爾喝一兩次,疑惑不大。
不過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喝泡了太長時間的茶。一方面味道確實不好;另一方面,長時間浸泡的茶湯,營養(yǎng)成分會有所流失,喝了可能沒什么保健效果。而且,若是茶葉存儲不當,還可能滋生微生物,喝了容易生病。
茶葉泡了十二個小時后,雖然理論上能夠喝,但味道和營養(yǎng)都大打折扣。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大家還是喝新鮮泡的茶。假使實在沒辦法,偶爾喝一兩次也沒關系但要留意觀察身體狀況,假如有不適,要及時停喝。
提醒大家,泡茶也要關注時間,別讓茶葉泡得太久,作用了口感和營養(yǎng)。畢竟喝茶是為了養(yǎng)生,可別因為泡茶時間太久,反而喝出了疑惑。適量泡茶,享受茶香,才是正確的打開形式。
大家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