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提到普洱茶,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越陳越香”,仿佛老茶才是普洱茶的終極形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先從普洱茶的分類說起。
普洱茶按工藝分為生普和熟普,按年份可分為新茶(3年以內)、中期茶(3-10年)和老茶(10年以上)。1950年以前這一時期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等。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用糯米所制作的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1950-1968年這個時期的茶稱為“印級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上將“茶”字以不同顏色印出來,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
以下是近幾年比較受推崇的普洱茶年份以及簡要介紹:
普洱茶的年份指的是茶葉的生產年份,是普洱茶鑒別和收藏的重要依據。
散茶,熟茶的年份劃分:
生茶的年份劃分:
普洱茶的年份往往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判斷的:
中生代茶(也有稱中期茶)的界定,普洱茶業內也還有很多爭議,并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年份區間界定。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群體對這個詞的理解也有一定差異,但總體而言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陳期在10~15年左右的茶,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中期茶特指1999-2008這個階段所生產的茶。但不管是哪種標準,1714年,章履成《元江府志》寫道:“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這是歷史上“普洱茶”一詞首次面世。自雍正開始,普洱茶被列為清廷貢品,成為皇室貢茶和國禮賜給外國使者的珍品,并形成了“夏喝龍井,冬飲普洱”的習俗。道光年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記載:“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
“越陳越香”一直是普洱茶最大的賣點,也是老茶價值可以上升的重要原因。越陳越香經過了長期的考驗,也出來了一批批陳香的老茶。不過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越陳越香,能在越陳越香的行列里面站穩腳跟,首先最重要的是原料的優劣。
“普洱老茶”的概念,最早由廣州芳村茶商提出并推廣。2005年以后,芳村茶葉市場上有不少香港、回流回來的茶品,都有一定年份,所以“普洱老茶”的概念被提出。這一時期的普洱茶如1949年以前生產的古董茶(例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等),以及1949年至1967年間生產的印級茶(以紅印、綠印、黃印區分),因其稀有性和長時間的陳化口感醇厚且香氣復雜,被茶界視為珍品。
喜歡收藏老茶、喝老茶的茶友,要重視研究老茶的歷史斷代。因為普洱茶講究體系的傳承,只有把老茶的歷史研究透,才能看懂一脈相承的中期茶與新茶,在買茶、藏茶、品茶的過程中才有更多發言權。更重要的是,研究老茶的年份斷代,可以讓你迅速判斷一款老茶在某一個年代有沒有,如果有,它是以什么形態存在。
愛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隨著時間和貯藏環境的變化,普洱生茶不斷轉化,豐富內質帶來迥異的品飲感受。就時間而言,不同年份的普洱生茶在湯色、香氣、滋味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
年份 | 湯色 | 香氣 | 滋味 |
---|---|---|---|
新茶(1-3年) | 淺黃 | 鮮香 | 鮮爽 |
中期茶(3-10年) | 金黃 | 醇香 | 醇和 |
老茶(10年以上) | 橙紅 | 陳香 | 醇厚 |
對許多茶愛好者而言,普洱茶的魅力并不僅僅在于它的口感,還在于不同年份所帶來的獨有風味體驗。每個年代的普洱茶都有其特別的韻味,這使得人們在選擇時往往陷入困惑:究竟哪幾年的普洱茶值得一試?哪些年份的普洱茶堪稱經典?本文將帶您走進普洱茶的世界,探索那些令人難忘的年份。
香氣:品質好的普洱茶,無論生茶還是熟茶,都會有一種獨特的陳香。如果是存放多年的老茶,這種陳香會更加明顯。
湯色:普洱茶的湯色應該清澈明亮,呈現出寶石紅、玫瑰紅或棕紅色的顏色。如果湯色渾濁或有懸浮物,說明茶葉質量不佳。
好了,本期有關普洱茶飲用年份是哪一年,到這就要結束了。
大家還看了:
普洱茶什么年份的 普洱茶哪一年 普洱茶年份是什么意思 普洱茶年份與口感 普洱茶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