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我那茶癮大的表哥,在直播間花了小一千買了兩餅熟茶,結果泡出來顏色五花八門,紅得像血、黃得像檸檬、綠得像剛發芽的草,氣得他直播懟主播:“你 TM 到底賣的是啥玩意兒?”這事兒一出,我們整個茶友群都炸鍋了,連泡茶二十年的老茶鬼都表示:“這顏色變化太玄學了,我現在有點方!”
其實吧,普洱熟茶這紅黃綠三色,確實是新手最容易踩坑的地方,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事兒,保證讓你看完不再懵圈!
這問題問得好!熟茶的顏色變化,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不是憑空來的,背后有原因的:
1. 發酵程度不同
發酵是熟茶顏色的"指揮官"!
重發酵的熟茶,茶湯會紅得像紅酒,口感醇厚但容易發酸;
輕發酵的熟茶,茶湯偏黃,茶氣足但可能有點青澀;
半發酵的熟茶,茶湯帶點綠色,口感層次多但需要技術泡。
就像做菜,火候太大了糊鍋,太小了夾生,發酵也一樣,全靠經驗拿捏!
小妙招:輕發酵茶湯表面會有油光,重發酵茶湯渾濁不清。
不是所有葉子都能變熟茶!
古樹茶做出來的熟茶,湯色偏金黃,耐泡度??;
臺地茶做出來的熟茶,湯色偏紅,但香氣可能差點意思;
小樹茶居中,性價比最高。
想象一下,同樣是面粉,高筋粉做面包,低筋粉做,茶葉也一樣,原料決定了基礎色!
記住:不是越紅越好,也不是越綠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水溫是顏色的"調色師"!
95℃以下泡熟茶,茶湯偏黃綠,香氣清爽;
100℃沸水泡熟茶,茶湯變紅,味道濃郁;
悶泡太久,茶湯變黑,口感發苦。
就像煮咖啡,水溫低了出不了味,水太高又容易苦,茶葉也是同理啊!
??? 小提示:新手建議先用95℃水喚醒茶葉,再用100℃水正式沖泡,顏色最均衡!
時間是的"染料"!
新熟茶(1-3年):湯色偏黃綠,有堆味;
中期熟茶(3-10年):湯色橙紅,堆味消失;
老熟茶(10年以上):湯色栗紅,藥香明顯。
就像陳年老酒,放得越久越醇厚,熟茶也是這樣,年份決定顏色深淺!
注意:年份不是越老越好,超過15年的熟茶容易返潮,顏色會變暗淡。
儲存是顏色的"保養師"!
干倉儲存:湯色明亮,變化慢;
濕倉儲存:湯色深紅,變化快;
通風不良:湯色發黑,可能有霉味。
想象一下,蘋果放冰箱和放陽臺,顏色能一樣嗎?茶葉儲存環境決定了它顏色的"長相"!
儲存方式 | 湯色特點 | 適合人群 |
---|---|---|
干倉 | 明亮橙紅 | 新手、追求原味者 |
濕倉 | 深紅帶褐 | 老茶客、喜歡醇厚者 |
拼配是顏色的"魔術師"!
古樹+臺地拼配:湯色金黃帶紅,口感豐富;
不同產區拼配:湯色可能帶綠,層次多;
單一產區:湯色單一,特色明顯。
就像做菜放調料,醬油多一點紅,醋多一點黃,茶葉拼配也是這樣,比例決定顏色!
內行提醒:大廠拼配茶顏色變化多,但小廠拼配可能為了掩蓋原料問題,要小心哦!
工藝是顏色的"師"!
快速發酵:湯色偏紅,香氣短;
緩慢發酵:湯色偏黃,香氣長;
復合工藝:湯色多變,口感復雜。
想象一下,同樣是塑料,注塑和吹塑出來的顏色能一樣嗎?茶葉加工工藝也決定了最終顏色!
關鍵點:傳統工藝做的熟茶,顏色變化自然;現代工藝可能顏色單一,要警惕!
時間是顏色的"加速器"!
5秒出湯:湯色淺黃,香氣高揚;
15秒出湯:湯色橙紅,滋味均衡;
30秒以上:湯色變黑,苦澀明顯。
就像擠牙膏,輕輕一擠出來少,用力擠出來多,茶葉也一樣,沖泡時間決定顏色深淺!
小技巧:前幾泡快出湯,后幾泡慢慢泡,顏色和味道才均衡!
普洱熟茶的紅黃綠三色,不是玄學,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次再遇到顏色奇怪的熟茶,別急著噴主播,先想想是不是以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