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近年來普洱茶市場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金融茶”“理財茶”應運而生,讓原本普通的茶葉變成了高風險的投資品。在廣州芳村這個中國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金融茶”“理財茶”?涉案金額動輒上億元,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
其實普洱茶拍賣本身并不違法,但問題是有些人打著“稀缺”“收藏”的幌子,把普通茶葉炒到天價。比如我一個親戚就買過一款號稱“古樹純料”的茶,結果一看包裝粗糙,味道也一般般。市場上類似的情況太多了,有時候連專業人士都難辨真假。
虛假炒作的套路主要有以下幾種:
泛茶爆雷在廣州芳村并非孤例。2023年9月,一位“00后”的潮汕小伙在芳村打造了一款名為“昌世茶”的新普洱茶,期間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但僅有3個月時間即跑路,不少投資者數萬元買的茶,價值近乎瞬間歸零。
普洱茶負面消息滿天飛?金融茶混為一談成常態。今年6月以來,芳村市場連續3起“金融茶”案發,當地警方均以涉嫌非法吸存為由立案調查。
大益茶漲跌背后的:大益茶的漲勢迅猛,前一陣子甚至一天就能漲一兩萬元。”一位普洱茶交易經紀人向中新經緯透露。這樣的行情似乎已成過去式。自去年8月以來,“金融茶”的代表——大益茶,便陷入了一輪深度下跌,至今仍未止跌。
時間倒回2007年,那場普洱茶的崩盤宛如一場金融海嘯,瞬間將茶大廠茶的市場沖得七八落。大量茶葉積壓,銷售渠道幾近癱瘓。走投無路之下,茶商們紛紛把目光投向茶山,尋找新的高地,才做起了古樹茶的生意。這一轉型,瞬間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
時間 | 結果 | |
---|---|---|
2007年 | 普洱茶泡沫破裂 | 市場崩盤,散戶損失慘重 |
2023年 | “昌世茶”爆雷 | 3個月時間跑路,投資者血本無歸 |
將茶葉做成理財產品,憑借一張“提貨單”而非茶葉本身流轉盈利,在業內被稱之為“金融茶”,一直備受爭議與關注。這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第一次出現“金融茶”崩盤。而對于過去的,警方多予以立案,涉案金額一般沒有超過1億元。
今年7月,有廣州市民向“南都記者幫”反映。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金融茶騙局并非個例。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全國各地就查處了數十起涉案金額巨大的金融茶案件。這些案件不僅嚴重擾亂了茶葉市場秩序,更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炒作普洱茶已經成為了茶圈亂象,茶葉不是用來喝,而是用來炒作的,這類普洱茶也被稱為金融茶。通過炒作金融茶,“一夜暴富,一夜落魄”的例子在行業內已司空見慣,更多人抱著“搏一搏,摩托變寶馬;拼一拼,普洱變黃金!”的心態,企圖在這場豪游戲中實現暴富夢。
畸形的炒茶行為。割不完的韭菜,禁不住的“金融茶”:金融茶炒作頻繁爆雷,讓投資者受損。近三年來,金融茶炒作頻繁爆雷,讓很多投資人觸雷。以“昌世茶”其中一款“昌世天下”為例,行情價從9月1日的每提(357克片,7片提)3萬元上漲至10月15日的每提5萬元,但周期僅有3個月。
為何多次爆雷,仍有茶商熱衷參與炒茶過程?這與金融茶本身的市場特性有關。在業內人士看來,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間,但它的價值并不會在短期內如過山車般大漲大落。
張偉說:“像這種幾天內就有大幾萬元跌幅的,其本質是金融游戲,已經跟茶葉無關了,甚至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行為?!狈欠Y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金融管理規定。
今年6月30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召開“整治普洱茶‘金融茶’亂象”專題座談會,痛斥“金融茶”亂象危害大、影響深,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市場流通秩序,不利于茶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參會的茶產業鏈從業者也紛紛表示,全力配合“金融茶”亂象整治行動。
雖然監管已經開始行動,但徹底根除“金融茶”亂象仍需多方共同努力。作為投資者,我們更應該保持理性,記住茶葉首先是飲品,其次才是可能增值的商品,不要被不切實際的暴富神話所迷惑。
茶友們,對于普洱茶金融茶亂象,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