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最近天氣熱得像烤爐,朋友圈里一堆茶友都在問:伏天到底能不能采普洱茶?有人曬出自家茶園,茶葉曬得蔫蔫的,說口感差得一批;也有人硬著頭皮采,結果炒出來的茶一股青草味,簡直emo了。這問題簡直成了茶圈里的“世紀難題”,今天咱就掰扯掰扯,看看伏天采普洱茶到底有啥講究。
高溫高濕是伏天的標配,太陽曬得人直冒汗,茶葉也跟著“上火”。這種天氣下,茶樹的新芽長得快,但容易缺水,就像人一樣,喝不夠水就蔫了。而且高溫還容易讓茶葉里的酶活性變高,一不小心就氧化過度,茶湯顏色變深,口感發苦。所以伏天采茶,得先看看老天爺的臉色,別硬撐著。
不管啥時候采,“一芽兩葉”是基本原則。伏天雖然熱,但這個標準不能丟。芽頭要嫩,葉子要飽滿,不能帶老梗,不然炒出來的茶又澀又苦。而且伏天茶樹容易長蟲,采的時候得仔細檢查,別把蟲子也一起帶回家了,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記住,好茶葉是天生的,不是靠天氣“硬湊”的。
伏天采茶,早上6點到8點是黃金時間。這時候露水還沒干,茶芽新鮮,而且溫度相對低一些,茶農不容易中暑。中午別采,太陽毒得像“烤串”,茶芽都曬蔫了,口感能好才怪。下午可以采,但得趕在太陽下山前收工,不然茶葉在籃子里捂久了,味道就變了。看時間就像看對象,得抓準那個“剛剛好”。
采回來的茶葉別急著炒,先攤晾散熱。伏天溫度高,茶葉堆在一起容易發酸,就像夏天放久的西瓜,滋滋冒酸水。攤晾時要通風,別讓茶葉捂出汗,那樣炒出來一股霉味,喝起來像“老壇酸菜”。記住,茶葉是“嬌氣”的,得像哄孩子一樣溫柔對待。
炒好的茶葉不能直接塞塑料袋里,要用透氣性好的紙袋。伏天空氣濕度大,茶葉容易受潮,到時候喝起來一股“梅子味”,誰喝誰知道。而且茶葉要遠離廚房,油煙味沾上去了,整袋茶就毀了。我的經驗是,茶葉放在陰涼處,像藏寶貝一樣藏起來,不然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
伏天采的普洱茶,茶湯顏色偏紅,香氣比春茶淡一些。這是因為高溫讓茶葉里的茶多酚氧化了,就像蘋果切開了會變黃一個道理。不過別擔心,這種茶喝起來更順滑,沒有春茶的澀感,適合夏天喝,解暑又解饞。我個人覺得,這種“夏味”的普洱,喝起來有種“夏日限定”的感覺,喝完就想@全體成員一起嘗嘗。
老茶農說,“伏天采茶看天吃飯”。如果碰上陰天,茶葉品質反而比晴天還好。而且采茶時要戴草帽,不然曬成“非洲人”就不好看了。還有,采茶前喝杯涼茶,補充點鹽分,不然中暑了可別怪茶樹“坑”你。這些經驗雖然“土”,但比什么高科技都管用,畢竟老祖宗的智慧,咱不能丟。
想分辨是不是伏天茶?看葉底顏色就知道了。伏天茶葉底偏紅,春茶偏綠。而且伏天茶喝起來更“水”,不像春茶那么“厚重”。如果茶湯里有一股“夏天的味道”,比如淡淡的青草香,那基本就是伏天茶無疑了。不過說真的,好茶不分季節,只要用心采,用心炒,啥時候的茶都能喝出幸福感。
伏天采普洱茶不是不可以,但得看天、看地、看人。天氣熱,茶農辛苦,但只要掌握這些小技巧,照樣能采出好茶。畢竟,喝茶嘛,圖的就是那份舒心和自在,你說對吧?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