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種水色:新手必知的選購指南
嘿,朋友!最近是不是看到別人戴的翡翠手鐲特別亮眼,心里癢癢想自己也買一個??? 我可太懂你了,畢竟當年我也是一頭霧水,花了不少冤枉錢才摸清門道。今天咱就用大白話聊聊翡翠的“種水色”,保證讓你下次挑選時心里有底!
翡翠種水色屬于什么?
簡單說,**種水色**就是評價翡翠品質的三大核心要素。你把它想象成評價水果的標準:
- 種:像水果的“品種”,決定基礎品質
- 水:像水果的“水潤度”,決定通透感
- 色:像水果的“顏色”,決定外觀表現
這三者共同構成了翡翠的靈魂。就像我上次幫老媽買手鐲,賣玉的老板說:“您看這種老水足的,顏色又正,戴手上才顯檔次!”當時我還在想啥叫“種老”,現在才明白這就是專業術語。
種水色到底指什么?
咱們分開講:
1. 種(質地細膩度)
“種”指的是翡翠內部結構的致密程度。打個比方,種好的翡翠就像凍豆腐里的洞很少很均勻,種差的就像海綿一樣松散。我有個做玉雕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選料時首先看“種夠不夠”,種好的料子才適合做復雜工藝。
2. 水(透明度)
“水”就是行話說的“水頭”,指光線在翡翠內部的穿透程度。水好的翡翠看起來特別水靈通透,水差的就顯得干巴巴。記得我第一次買掛件時,選了個“水頭足”的,結果戴了幾天發現里面還有裂紋,這就是水差的表現。
3. 色(顏色表現)
“色”主要指綠色,但也有紅、黃、紫等。好的翡翠顏色要濃淡適宜、分布均勻。我同事買的鐲子,顏色雖然綠但一塊一塊的,老板卻說是“花青種”,當時我們都不懂,后來才知道這種價值不高。
小貼士:色不一定都是綠色,紫羅蘭、黃加綠等也有收藏價值哦!
它們是怎么形成的?
這得從地質學說起,簡單理解就是:
- 翡翠原石在地殼深處形成
- 不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滲入
- 經過漫長歲月的地質作用
就像我老家山里的石頭,有的看起來很普通,但切開可能有驚喜。翡翠也是這樣,種水色是天然形成的,后天無法改變。所以現在市面上很多處理過的翡翠,其實是用化學方法模仿這些特征。
等級劃分及價格參考
咱們用表格直觀展示:
等級 | 種水特征 | 顏色表現 | 價格參考 |
---|---|---|---|
玻璃種 | 完全透明,像玻璃一樣 | 顏色鮮艷均勻 | 10萬+/克 |
冰種 | 像冰塊一樣清透 | 顏色稍淡 | 1-5萬/克 |
糯種 | 像糯米湯一樣 | 顏色分布不均 | 幾千/克 |
豆種 | 不透明,顆粒感強 | 顏色暗淡 | 幾百/克 |
價格只是大概范圍,實際還要看具體工藝和瑕疵。我表妹去年買了個冰種手鐲,因為有個小裂紋,打了7折才拿下,這就是典型的“不完美”折扣。
選購時的注意事項
- 別只盯著一種特征,種水色要綜合考慮
- 在自然光下觀察,燈光會誤導你
- 注意證書真偽,無證不買
- 價格過低要警惕,可能有問題
記得我有個客戶,花8000買的所謂“玻璃種”,結果證書顯示是“冰種”,當時臉都綠了。所以啊,多學點知識真的能省不少錢!
總結一下
咱們今天聊的“種水色”其實是這么回事:
最后送你一句行話: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下次買翡翠時,記得多問問“種夠不夠”,這可是關鍵中的關鍵!??
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戴靜-玉商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