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剛入坑的翡翠小白,我也有過“懵”的時候
大家好,我是小王,一個剛入手翡翠不久的朋友。最近我在逛市場的時候,看到老板拿出一塊翡翠原石,說這是“四六牌子”。我當時就傻眼了,“四六”是什么意思?這塊石頭厚度合適嗎?懵圈了好一陣子。
后來經過請教了不少過來人,我才慢慢明白,原來這“四六牌子”是指長寬比是4:6的一種切割比例,而厚度嘛,這個還真得結合具體情況來看。
第一次買翡翠的經歷,差點鬧了個笑話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相中了一塊翡翠掛墜,看起來特別漂亮。老板說這是“四六牌子”,還拍胸脯保證說這個比例很適合做吊墜。我當時沒多想,覺得挺好看的就買了。
回家后,老婆一上手就說太薄了,戴著容易斷。我一聽慌了神,趕緊跑去問老板,結果人家笑瞇瞇地說:“四六牌子本來就偏薄,你得看款式。”
哎呀,真是被坑慘了!從那以后,我就開始研究翡翠的厚度問題。
后來我發現,其實“四六牌子”確實普遍偏薄,但并不是所有情況都一樣,還得結合翡翠的種類、用途和設計來判斷。
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讓我豁然開朗
為了搞清楚“四六牌子”的厚度問題,我去請教了一位做了十年翡翠生意的老李。老李是那種特別實在的人,他說:“小王啊,你得記住一句話——**薄而不脆,厚而不笨**。”
他給我舉了個例子:比如一塊“四六牌子”,如果厚度只有2毫米,那可能確實不夠結實,但如果超過5毫米,又顯得太厚重,影響美觀。所以關鍵是要找到那個平衡點。
老李還告訴我,如果是用來做手鐲或者大型擺件,厚度可以稍微厚一點;但如果是耳釘、戒指這種小巧的東西,那厚度最好控制在2-3毫米左右。
聽完這些話,我頓時覺得自己像是開了竅,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有些人會覺得“四六牌子”太薄,而有些人卻覺得剛剛好。
實踐出真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選厚度
說真的,理論歸理論,真正動手還是需要自己多試幾次。
記得去年我給媽媽挑了一塊翡翠玉佩,當時老板推薦了一塊“四六牌子”,厚度是3毫米。我一開始覺得有點薄,怕不結實,但媽媽戴上后覺得特別輕便,而且光澤很好,最后還是決定買下了。
不過也有一次踩雷的經歷。那次我買了一塊“四六牌子”的翡翠手鏈,厚度只有1.8毫米,結果戴了沒幾天就斷了,氣得我直跺腳。
從那以后,我總結了一個小技巧:如果是佩戴類的翡翠飾品,厚度至少要達到2毫米以上,這樣才能兼顧美觀和耐用性。如果是擺件之類的,則可以根據實際用途適當調整。
用途 | 建議厚度范圍(毫米) |
---|---|
耳釘、戒指 | 2-3 |
手鐲、吊墜 | 3-5 |
擺件 | 根據設計需求 |
其實買翡翠這件事,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就像老話說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睂τ谠蹅冞@些新手來說,最重要的是多看、多學、多比較。
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一款“四六牌子”的翡翠項鏈,厚度剛好是3毫米,賣家說這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既能保證硬度又能保持美感。當時我就覺得很有道理,果斷下手了。
現在想想,其實翡翠的厚度并沒有絕對的標準,關鍵是要看你對它的期望值和使用場景。
如果你追求的是極致輕薄,那可以選擇稍薄一些的;但如果你更注重堅固耐用,那還是得適當增加厚度。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
翡翠的世界很奇妙,有時候“薄”是一種精致,“厚”也是一種大氣。無論選擇哪種厚度,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適合自己。
希望我的這些碎碎念能幫到像我一樣的新手朋友們,別再像我當初那樣“懵懵懂懂”啦!
加油,一起玩轉翡翠吧!?
大家還看了:
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張偉-翡翠買手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