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咱今天就來嘮嘮玉器里的老砣工,這玩意兒聽著挺玄乎,其實說白了就是古人琢玉的手藝。這老砣工啊,講究一個慢工出細活,跟現在那些機器活兒完全不是一個路數。
漢代那些片狀玉器,你們仔細看過沒?上面經常有那種綿延連續的長陰線,看著是真漂亮!這叫勾砣做出來的。片狀玉器好拿,勾砣蘸著濕解玉砂在平面上加工。
老砣工的特點:
通過看古玉的實圖,咱們就能明白老砣工和老手刻工的區別有多大。這種老砣工跟下面展示的老手刻工差遠了!上面那張圖,陰線刻得嚴絲合縫,一刀刀都清清楚楚。下面那張圖呢?陰線看著就亂,還經常跑刀,細線條刻出頭了。
新砣工呢?那都是靠機械電動工具,效率是高,但線條單一機械。新砣工的玉器看著規整,就是少了老砣工那種靈氣和變化,整體風格太現代了。
類型 | 特征 | 常見時期 |
---|---|---|
高古鉈刻 | V型槽,底部有解玉砂痕 | 新石器時代 |
戰漢受持刻 | 線條流暢自然 | 戰國-漢代 |
龍山文化磨痕 | 雙勾痕跡明顯 | 龍山文化 |
老砣工碾琢的線條自然順暢,兩端尖淺中間寬深。陰刻線條邊沿沒崩碴,槽底是磨砂狀。現代工痕直平行、生硬且深淺均勻,邊緣明顯,得打磨才能緩解反差。這種新工看著干巴巴的,跟老工的潤度沒法比。
宋代玉器砣工有特色,主要是凸紋、凹紋、弧形這些。這些不光是裝飾,還能區分玉器功能。春秋時期金屬砣具成熟,西周多用銼磨工藝,一直用到明清,加工復雜紋飾時特別靈活。
同一件玉器上,砣工和銼磨常常一起用。比如清代的這個老玉佩平安鎖,砣痕明顯,包漿醇熟,工拙得可愛,一面是和合二仙,一面是"和合雙全"四個字,仔細看還有合歡樹的圖案。
古代做玉器,步驟多著呢!先備料定尺寸,再畫樣送宮廷審核,批準了才用大砣初胚,小砣勾勒,最后修磨。這過程慢得讓人著急,但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
記住這三點,保你少走彎路!
現在市場上假古玉多,很多都是用電磨做的假老砣工。他們不知道老砣工是"慢工出細活",線條不可能那么均勻,痕跡不可能那么整齊。一看到過于規整的"老工",就要多個心眼。
老砣工這東西,看著簡單,里面學問大著呢!要我說啊,?? 這才是真本事,機器永遠比不了人的巧手和匠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