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度玉石雕刻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咱先說說邵武市上度村,那可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村里人祖祖輩輩都靠玉石雕刻吃飯。可現在呢,這門手藝面臨不少挑戰。記得前陣子跟村里老匠人聊天,他說:“以前一天能雕好幾件,現在年輕人不愛學,一個月也出不了幾件。”哎,這話聽著讓人心疼。手藝傳承的尷尬
我小時候常去看老匠人干活,那石頭在他們手里就像活了似的。可現在,村里的年輕人都跑去城里打工了,留下的老人越老手藝越荒廢。聽說全村會全套手藝的就剩不到20人,平均年齡快60歲了。而全國像這樣的傳統技藝,每年流失的速度可不慢,估計得有幾百種吧?所以這次研討會上,大家都覺得這事不能再拖了。一場“救火”式研討會
上個月,那場研討會就在村里開了。來的都是些專家、學者,還有幾個外地的雕刻大師。會議從早上開到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有個外地來的老師傅說得直白:“你們這兒的料子好,手藝也棒,可就是沒人傳,再這樣下去遲早完蛋。”我當時就在想,這不就跟當年我家里那塊玉一樣嗎?放著放著就裂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研討會上,有人提議把老手藝和現代設計結合起來。比如,用機器輔助做基礎雕刻,然后人工來打磨細節。這樣效率高,還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可也有反對的聲音,說機器做出來的東西少了靈魂。我記得有個本地師傅嘟囔:“機器雕的能叫藝術品嗎?”我當時心里也犯嘀咕,這事兒還真不好辦。問題的根源在哪?
其實啊,問題不光是手藝沒人學,還有市場的問題。過去買玉石的人多,現在呢?很多人更愿意買便宜的工藝品,誰還花大價錢買手工雕刻的?我記得去年村里賣出去的雕刻品,平均價格才兩三千塊,而網上那些機器做的仿品只要幾百塊。這差距可不小。專家們說,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得先把打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上度的玉石有多好。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大家一致同意,得先把年輕人拉回來。有人建議搞培訓班,免費教手藝,還管吃住。又有人說,得給年輕人找點新鮮勁兒,比如搞個比賽啥的。我倒覺得,不如學學隔壁村,搞個旅游項目,讓游客親眼看看玉石是怎么雕出來的。畢竟,看著一塊石頭慢慢變成藝術品,那感覺可太奇妙了。尾聲:希望的曙光
說實話,聽完研討會后,我心里挺激動的。雖然還有很多難題,但至少大家開始動腦子想辦法了。就像我小時候看老匠人雕玉,總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希望以后的上度,還能讓下一代感受到這份美。畢竟,這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大家還看了:
精彩評論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APP
責任編輯:尤文-用戶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