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視頻,看到好幾個朋友曬自己買的翡翠,結果沒多久就發(fā)愁被騙了。有的花了大幾千買的“冰種翡翠”,結果拿去鑒定發(fā)現(xiàn)是B貨;有的花了小一萬買的“老坑玻璃種”,結果發(fā)現(xiàn)是染色處理的。真是看得人心疼又無奈啊!這年頭,收藏翡翠太難了,不僅要懂行,還得有火眼金睛。今天我就結合自己踩過的坑和學到的經(jīng)驗,給大家分享一些避坑省錢的小技巧,希望能幫到同樣想收藏翡翠的朋友們。
A貨是天然翡翠,沒經(jīng)過化學處理;B貨是經(jīng)過酸洗、注膠處理的翡翠,看起來通透但容易變種。C貨是染色翡翠,顏色不自然。現(xiàn)在還有B+C貨,就是又酸洗又染色。辨別方法很簡單:A貨有天然瑕疵(棉絮、石紋等),手感溫潤;B貨顏色漂浮,結構松散,手掂輕飄飄的。買翡翠一定要問清楚是不是A貨,不然就是花錢買教訓!個人感受:去年我買過一個B貨,戴了半年就發(fā)黃了,真是欲哭無淚。
翡翠的“種”指的是晶體顆粒的粗細和結構緊密程度。常見的有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玻璃種最頂級,像玻璃一樣通透;冰種也很不錯,像冰塊一樣;糯種像糯米湯,豆種最差,顆粒感明顯。記住:種越好的翡翠越值錢,但也要看“水頭”(透明度)和“色”(顏色)。現(xiàn)在有些商家把“新種”說成“老種”騙人,大家要警惕。重點:不要只看種,色也很重要!
翡翠顏色分綠色、紅色、紫色、黃色等,綠色最貴。綠色又分帝王綠、陽綠、豆綠等。帝王綠是最高級的綠色,像祖母綠一樣濃郁;陽綠鮮艷明亮;豆綠偏暗。記住:顏色要“濃、陽、正、和”,就是顏色要夠深、夠亮、純正、均勻。現(xiàn)在有些商家把“藍水”說成“帝王綠”,大家要小心。提醒:顏色是主觀的,不同人看法不同,要自己喜歡才重要!
水頭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行話叫“幾分水”。一分水指3mm厚能透光,二分水指6mm厚能透光,以此類推。水頭好的翡翠看起來水汪汪的,很通透;水頭差的則顯得干巴巴的。判斷方法:對著強光看,透光越深,水頭越好。現(xiàn)在有些商家用強光燈拍照,顯得翡翠水頭很好,實際拿到手就一般了,大家要警惕這種“燈光下的美顏”。小技巧:多看實物,少看圖片!
棉是翡翠內部的白色絮狀物,是天然形成的。少量棉不影響價值,反而增加韻味;過多棉則影響通透度,價值降低。現(xiàn)在有些商家把棉說成“雪花棉”,抬高價格,大家要理性判斷。記住:完全沒棉的翡翠很少見,少量棉是正常的。真相:棉不是絕對壞,關鍵看位置和多少!
工指的是翡翠的雕工,分機器工和手工工。手工工更精細,有藝術感;機器工規(guī)整但缺乏靈氣。判斷方法:看線條是否流暢,細節(jié)是否到位,有沒有崩口。現(xiàn)在有些商家把機器工說成手工工,大家要仔細辨別。記住:好工能提升翡翠價值,但也要看原料本身品質。注意:有些“創(chuàng)意工”是為了遮蓋瑕疵,要小心!
正規(guī)證書有鋼印、防偽標記,上面有檢測機構名稱、檢測編號、日期等。可以上網(wǎng)查編號是否一致。現(xiàn)在有些商家提供“定制證書”,大家要警惕。記住:證書只能證明是不是A貨,不能證明價值高低。經(jīng)驗分享:去年我買翡翠,賣家說證書要加錢,果斷不買!
翡翠怕高溫、怕碰撞、怕化學物質。不要戴進廚房,不要用清潔劑洗,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曬。定期用軟布擦拭,可以偶爾泡清水。現(xiàn)在有些商家說用油保養(yǎng),其實會堵塞翡翠孔隙,影響光澤。重要:戴在身上是最好的保養(yǎng)!
收藏翡翠是個技術活,也是個慢慢積累經(jīng)驗的過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被天花亂墜的宣傳迷惑。記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價格合理、自己喜歡,就是最好的翡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到大家,讓我們一起在翡翠收藏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收藏有風險,出手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