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避坑)玉石手鐲內外徑怎么看?2025年買手鐲必看,內外徑測量全攻略
?? 姐妹們!買手鐲這件大事,我可算是踩過坑又爬出來的過來人!今天必須掏心窩子跟你說說內外徑那些事兒!
先搞懂最基礎的:什么是手鐲內外徑?
你肯定聽過“圈口”這個詞吧?其實就是手鐲的內徑!就是手鐲圈圈內部那條線的長度,單位通常是毫米(mm)。這個尺寸直接決定了你能不能戴上!
而外徑呢,就是手鐲最外面那條線的長度,也是毫米為單位。這個主要影響手鐲的整體大小和視覺效果,但跟你能不能戴上關系不大。
還有個叫厚度的,就是手鐲壁有多厚,也是毫米為單位。這個影響手鐲的分量和手感。
?? 小貼士:買手鐲最關鍵的就是內徑!外徑和厚度只是錦上添花!
測量內徑的兩大神技,你必須掌握!
-
軟尺測量法(最推薦!精準度拉滿!)
你只需要一把軟尺,就像量衣服那種。記住,不是量手腕哦!是把手掌攤開,大拇指指尖按住小指根部,讓手自然蜷縮成戴手鐲的姿勢。
然后用軟尺繞著手掌最寬的地方(通常是虎口到小指根部那條線)量一圈,記下長度(厘米)。
然后掏出你的計算器,用這個公式:內徑 = 周長 ÷ 3.14 + 1-2mm(留點余量)
舉個例子:你量出來16厘米,那內徑就是16 ÷ 3.14 ≈ 5.1厘米,也就是51毫米。加上1-2毫米余量,就是52-53毫米。
其實現在很多地方直接給你對應表,比如16厘米對應52-54毫米,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 手軟肉多的小姐姐:量的時候可以稍微緊一點!
- 手骨硬邦邦的姐妹:量到剛好拉緊就行,別太用力!
-
直尺測量法(沒有軟尺?用這個!)
找一根細線或者紅繩,繞著你蜷縮后的手掌最寬處一圈,在交叉點打個結。
然后把線取下來,用直尺量出長度(厘米)。
再用同樣的公式:內徑 = 周長 ÷ 3.14 + 1-2mm
或者直接對照下面的表格:
手掌周長(厘米) | 適合內徑(毫米) |
---|---|
6-9 | 40-45 |
10-13 | 46-48 |
13-15 | 49-51 |
16-19 | 52-54 |
20-22 | 55-57 |
23-25 | 58-60 |
26-28 | 62-65 |
?? 表格僅供參考!每個人的手型不一樣,最好還是自己量一下!
測量時這些坑,你必須避開!
- ? 坑1:量手腕! 很多新手容易犯這個錯誤,以為量手腕周長就能知道手鐲尺寸。No no no!手腕太細了,手鐲要過的是你手掌!
- ? 坑2:手沒蜷縮! 一定要像戴手鐲那樣,大拇指按住小指根部,手自然蜷縮起來再量!
- ? 坑3:尺子太松! 量的時候稍微緊一點,但不能勒疼自己!
- ? 坑4:沒留余量! 手鐲戴上去是要能活動的,不能卡死!一般要加1-2毫米余量。老年人或者手骨節大的人,可以加3-4毫米!
特殊情況怎么辦?
貴妃鐲:這種手鐲是橢圓的,不是圓的。測量的時候,公式還是一樣的,但最終內徑要加1-2毫米!因為橢圓更容易戴!
手骨大的人:比如經常干體力活的姐妹,或者上了年紀的阿姨,手骨會比較大比較硬。測量的時候就要多加3-4毫米余量,不然戴不上!
實在不會量?試試這個:
找一根細繩,繞手腕最粗的地方(不是手腕最細的地方哦!)纏一圈,交叉點打個結。
把繩子取下來,用直尺量長度(厘米)。
然后對照下面的表:
手腕周長(厘米) | 適合內徑(毫米) |
---|---|
6-9 | 40-45 |
10-13 | 46-48 |
13-15 | 49-51 |
16-19 | 52-54 |
20-22 | 55-57 |
不過這個方法不太精準,最好還是自己量手掌!
買手鐲時,除了內徑還要看什么?
- 款式:圓條手鐲(就是那種圓滾滾的)比扁條手鐲(就是那種扁扁的)要大1-2毫米!
- 厚度:太厚的手鐲會沉甸甸的,太薄的又怕碎。這個看個人喜好,沒有絕對標準。
- 手型:手小巧的姐妹,戴太大的手鐲會顯得手更小;手大的姐妹戴太小的手鐲會顯得手粗。要選個協調的!
?? 買手鐲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藝術活!多試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總結一下(劃重點!)
- 買手鐲,內徑是王道!
- 測量內徑,軟尺法最準!
- 測量時,手要蜷縮,尺子不能太松,要留余量!
- 貴妃鐲和手骨大的人要額外加余量!
- 款式和厚度也影響最終效果!
?? 姐妹們,買手鐲是件開心事,別因為尺寸問題搞的自己焦慮!掌握這些方法,你也能輕松買到適合自己的手鐲!
祝大家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寶貝!
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艷強-珠寶商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