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我閨蜜小美去珠寶店買翡翠手鐲,結(jié)果當場傻眼了!銷售小姐姐拿著尺子比劃半天,說什么內(nèi)徑52、外徑58,小美聽得一頭霧水,最后花了大價錢買的鐲子戴上手居然卡得慌,直接鬧了個大笑話??。這種因為不懂直徑算法定鬧心的姐妹可太多了,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保證你看完就能變身翡翠專家,從此買鐲子不再被坑!
買翡翠手鐲最怕什么?怕的就是尺寸不對!要么戴不上,要么松得晃蕩,那感覺簡直了???♀?。下面這些關(guān)于翡翠手鐲直徑的知識點,都是我踩過坑才總結(jié)出來的,趕緊記筆記!
內(nèi)徑就是手鐲能套進你手腕的那個圓圈直徑,外徑就是整個手鐲最寬處的直徑。簡單說,內(nèi)徑?jīng)Q定能不能戴上,外徑?jīng)Q定戴起來顯不顯粗壯。很多人買鐲子只看內(nèi)徑,結(jié)果戴起來像戴了個鐵環(huán),那感覺簡直了??。選手鐲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兩個直徑,不能只盯著一個看。
圈口就是內(nèi)徑啦!一般從48mm開始算起,每2mm一個號。選圈口記住一個原則:寧松勿緊!緊的戴不上,松的還能用布條塞點東西。像我這種手小的,選52就剛剛好,手大的姐妹可以大膽選54、56。實在不確定,就找個軟尺量自己手腕,加3-5mm就是你的理想圈口。別嫌麻煩,這點功夫省下來的是錢啊!??
當然有!厚度越大的手鐲,內(nèi)徑看起來就越小。同樣是52圈口,厚鐲戴起來可能比薄鐲緊一圈。所以選手鐲時不僅要看內(nèi)徑數(shù)字,還要摸摸厚度。厚鐲顯穩(wěn)重,薄鐲顯秀氣,看個人喜好。我個人覺得中等厚度最舒服,既顯檔次又不壓手。記住:數(shù)字會騙人,實物才真實!
這個太重要了!拿個軟尺繞手腕最細處一周,數(shù)字乘以π(約3.14)就是你的手腕直徑。然后加3-5mm就是手鐲內(nèi)徑參考值。注意:測量時軟尺要貼肉但不能勒緊,像穿襪子那樣剛剛好的松緊度。我試過好幾次,這個方法超級準!比那些什么手圍對照表靠譜多了,別再瞎查那些亂七八糟的表了!
圓條、扁條、貴妃鐲,形狀不同直徑算法也不同。圓條手鐲最標準,扁條因為扁平所以戴起來比數(shù)字顯示的要松,貴妃鐲橢圓型,選尺寸要特別小心。我建議新手先從圓條開始選,最不容易出錯。扁條雖然好看,但對尺寸要求高,不熟練的姐妹慎選!記住:形狀越特殊,選尺寸越要謹慎。
跑寸就是商家報的尺寸和實際有偏差。有些不良商家會故意把內(nèi)徑報小,讓你覺得鐲子“值錢”。正規(guī)商家會明確標注內(nèi)徑誤差范圍,一般±0.5mm可以接受。遇到不標誤差的,直接問!別不好意思,這是你的權(quán)利。我上次就遇到個商家,報的52實際只有51.5,差點戴不上,氣得我!姐妹們記住:尺寸精確是底線,不精確的商家別碰!
有些不良商家會把小圈口手鐲用機器撐大賣高價,這種鐲子戴久了會變形。怎么判斷?看鐲子內(nèi)壁,如果有很多小劃痕或機器壓痕,就要小心了。正規(guī)商家會提供證書,上面有精確尺寸。實在不放心,就讓店家現(xiàn)場測量,眼見為實!我閨蜜就被坑過,花了大錢買的“大圈口”鐲子戴半年就變形了,簡直哭笑不得。
今年流行大圈口手鐲,54以上的很受歡迎。但記住:流行不代表適合你!別盲目跟風。 很多商家開始用3D掃描技術(shù)測量手鐲,更精準。不過老辦法軟尺測量依然管用。我個人覺得,技術(shù)再先進,自己的手腕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買之前多試試,別怕麻煩,畢竟戴幾年的是你自己!
手腕周長(cm) | 建議內(nèi)徑(mm) | 適合人群 |
---|---|---|
14-15 | 48-50 | 手細的少女 |
16-17 | 52-54 | 普通手型 |
18-19 | 56-58 | 手大的姐妹 |
?買翡翠手鐲不踩坑,從正確測量直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