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最近小張這個收藏家在網上發了個視頻,說自己買了一個玉佛,結果發現它的肚臍眼不是半圓形的,懷疑是假貨。這事兒一出,大家都開始討論真假玉器怎么分辨。說實話,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花了不少錢買到的東西最后發現可能是假的,真是心疼死了。
首先得搞清楚玉器到底是啥材質。玉分軟玉和硬玉兩種,軟玉主要是和田玉,硬玉就是翡翠啦。市場上很多冒充品,比如塑料、玻璃或者染色石英巖。摸上去要是冰涼的,那可能是真的,要是溫熱感明顯,那得當心了。
記住:真正的玉摸起來手感細膩,表面光澤柔和,不像假貨那么刺眼。還有啊,別被商家忽悠,說什么“冰種翡翠”就一定值錢,其實很多都是炒作出來的概念。
再來看看雕工。真玉器的雕工通常很精細,線條流暢自然,沒有毛糙的地方。而假貨呢,可能會有明顯的切割痕跡,或者刀工顯得笨拙。
有時候我會覺得那些雕工特別復雜的反而有問題,因為天然玉石本身可能并不適合做那么復雜的造型。所以遇到那種“滿天星”的玉器,心里就要多打個問號啦。
提示:真玉器往往保留了石頭本身的天然紋理,不會完全遮蓋掉這些自然的瑕疵。
玉器的重量也是一個判斷標準。真玉密度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如果一個看起來挺大的玉器卻輕飄飄的,那基本可以排除是真貨了。
不過這里有個坑,有些造假者會在玉里摻鉛粉增加重量,這種做法雖然能蒙混過關,但長期佩戴對身體有害。所以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別光看外表。
提醒:可以用手掂量一下,同時結合觀察表面是否有裂紋,假玉更容易出現裂縫。
玉器的價格差異巨大,從幾十塊到幾百萬都有。很多人貪便宜買到假貨,其實是因為不了解行情。比如一塊普通和田玉的價格就不會太低,要是有人賣你幾百塊,多半是假的。
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一款“祖傳玉鐲”,賣家說是乾隆年間的寶貝,結果一看標價才幾百塊,直接就傻眼了。后來才知道,這玩意兒可能是現代仿品。
建議:買之前多查資料,了解市場價格區間,千萬別被所謂的“撿漏”沖昏頭腦。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鑒定證書,但并不是所有的證書都可信。有的證書可能是偽造的,或者是對商品描述模糊不清。
所以我一般會去權威機構復檢,比如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他們的證書比較靠譜,上面會有詳細的檢測數據和防偽標志。
小心:有些不良商家會貼上假證書,甚至直接省略證書這一環節,直接說是“祖傳老物件”。這種話術聽起來就很不靠譜。
最后想說的是,收藏玉器不僅僅是為了投資增值,更重要的是喜歡它背后的文化和故事。就像小張說的,買到假貨確實讓人沮喪,但如果抱著學習的態度去接觸,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收藏是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別急著追求高價的藏品。剛開始可以從一些入門級的小物件入手,慢慢培養眼力和經驗。
收藏玉器要理性,既要享受過程,也要提防套路。畢竟,開心最重要嘛!
編輯: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www.51taibao.com/feicuiwu/539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