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近年來關于個人信息安全的話題越來越熱。很多人在手機上裝了各種app后,總覺得自己的被窺探了。特別是像捷信這樣的金融服務公司,總讓人懷疑是不是偷偷拿走了通訊錄。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事兒。
記得有一次,我了一個貸款軟件,剛輸入手機號就彈出個提示,說需要訪問通訊錄。我當時想,“這不是貸款嗎?干嘛要通訊錄?”后來才明白,這可能是為了風控評估。但說實話,每次打開那些app,都感覺像是在“裸奔”,真怕哪天通訊錄里的親戚朋友知道我借錢的事兒。
其實,很多平臺這樣做是有數據支撐的。比如,有研究顯示,超過60%的借貸申請會因為申請人社交關系薄弱而被拒。這些公司會通過通訊錄判斷你的社會影響力。不過我覺得有點夸張,好像我連個朋友都沒有就不配借錢似的!
想象一下,你正跟朋友吃飯聊天,突然接到一個陌生“您好,您是某某的朋友吧?”對方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聽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后來才知道,這是某些貸款公司找人催債的方式。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壓縮了。
有些人認為,通訊錄只是風控的一部分,無可厚非。但我聽說,有些公司甚至會抓取通話記錄和短信內容,這就有點過分了吧?比如我有一次收到一條短信提醒還款,結果公司直接截圖發給我爸媽,說我欠錢不還,氣得我差點砸手機。
隨著《個人信息保》的出臺,這類行為可能會受到限制。但目前來看,很多公司還在打擦邊球。我建議大家app前多看看權限設置,實在不放心的話,不如直接去銀行貸款,雖然手續麻煩點,但至少心里踏實。
其實,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都要學會保護自己。就像我一樣,每次授權都會仔細看條款,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就直接拒絕。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通訊錄變成別人的“武器”吧!
大家還看了:
編輯:逾期-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www.51taibao.com/xyqdun/2840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