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最近刷短視頻,看到好多人吐槽說買茶葉時被坑了!有人花大價錢買了"號稱"7克的茶葉,結果回家一稱,只有可憐巴巴的5克,差那2克就是差了錢袋子啊! 更離譜的是,有些茶店老板直接用手抓,抓一把就說"差不多7克",?? 這簡直是裸的欺騙啊!我作為一個茶葉愛好者,決定實測一下,看看這7克茶葉到底怎么算才靠譜。
咱們先來說說為啥7克這么重要?其實很多茶葉包裝都是按克賣的,尤其是那些高端茶,差一點重量就差不少錢。而且不同茶葉的密度差異巨大,同樣7克,有的茶葉能裝滿小半杯,有的就只有一小撮,這直接影響了喝茶體驗。今天我就來這7克茶葉到底該怎么算!
這問題問得好!其實很多茶葉店確實有電子秤,但為啥不給你自己稱?主要是怕麻煩啊。你想啊,顧客一稱發現少,肯定要理論,茶店老板還要解釋半天。而且有些茶店是按"份"賣,不是按克賣,這就像你去菜市場,人家不會讓你自己稱土豆一樣。不過說實話,這種做法現在確實有點跟不上時代了,畢竟現在大家維權意識都挺強的。
這個差異真的太大了!拿龍井和普洱比,同樣7克,體積可能差3倍!龍井比較蓬松,7克可能就一小撮;而普洱緊壓茶,7克可能就是一小塊。所以單純看體積真的不靠譜,必須靠稱重。我曾經買過一次紅茶,包裝上寫7克,結果一稱只有4克,氣得我當場就要退貨!
選電子秤其實很簡單,關鍵看兩個指標:精度和穩定性。精度選0.1克級別的,這樣稱茶葉才準。穩定性也很重要,有些便宜秤放桌子上都跳數。我個人推薦買那種帶背光的,晚上看數字也清楚。價格不用太貴,50塊錢左右就能買到不錯的。別買那種幾塊錢的玩具秤,稱個水果還行,稱茶葉就。
必須去皮!?? 這就像稱體重前要服一樣。你可以用一張小紙巾或者專門的稱重紙,先稱出紙的重量,記下來,然后放上茶葉再稱,用總重量減去紙的重量就是茶葉的真實重量。我第一次稱茶葉時沒去皮,結果發現紙巾加茶葉居然有10克,嚇我一跳!后來才知道必須去皮,這簡直是新手必踩的坑啊!
這其實是良心商家的做法!有些老板知道茶葉在運輸過程中會有損耗,或者有些會掉粉末,所以會多給一點。我有個朋友開茶店,他就說一般會多給10-15%,這樣顧客拿到手正好是標稱重量。這種做法現在很少見了,現在大家都是按克賣,斤斤計較。不過遇到這種老板,下次一定得多照顧生意!
當然會!電子秤必須放平,否則數字會一直跳。你可以找一本厚的書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秤放在書上,這樣比較穩。我試過把秤放在柜子上稱茶葉,結果數字老變,后來發現柜子有點晃。還有一點要注意電子秤不能放在金屬表面,會干擾磁場,影響精度。
這其實沒有統一標準!很多小包裝茶葉的"7克"是凈含量,不包括包裝袋。但有些粗放包裝的,可能就是毛重。所以買茶葉時問清楚。現在有些正規廠家會在包裝上標明"凈含量7克",這種就比較靠譜。我最近買的一包茶葉,包裝上清清楚楚寫著"凈含量7克",讓人特別放心!
常見錯誤太多了!第一就是不用稱,憑感覺,這最不靠譜。第二是稱重紙太重,影響精度。第三是電子秤沒放平,數字老跳。第四是稱完后不歸零,下次稱就帶上了之前的重量。我剛開始學時,這些錯誤都犯過,后來才慢慢學會正確稱重。現在每次買茶葉,我都要自己回家再稱一遍,雖然有點麻煩,但心里踏實啊!
茶葉種類 | 標稱重量 | 實際重量 | 差異 |
---|---|---|---|
龍井 | 7克 | 5.2克 | 差1.8克 |
普洱 | 7克 | 6.8克 | 差0.2克 |
紅茶 | 7克 | 4.5克 | 差2.5克 |
通過實測我發現,不同茶葉差異巨大!最夸張的是那包紅茶,標稱7克實際只有4.5克,簡直黑心!所以買茶葉時,能自己稱一下,或者選擇那些信譽好的。現在網購很方便,很多平臺支持先驗貨后付款,這樣就更不容易被坑了。
小貼士:買茶葉時可以帶個小電子秤,或者先問清楚店家是否允許稱重。現在很多正規茶店都支持顧客自己稱重,這樣更公平!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