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嘿,茶友們!今天咱們來嘮嘮普洱茶那點事兒。說到普洱,你是不是覺得特別神秘?什么古法工藝、手作,聽著就讓人頭大。其實吧,普洱茶的做法,遠沒有你想的那么復雜。作為過來人,我這就給你扒一扒,保證你一看就懂,還能省下不少銀子!
你想想,啥樣的茶才叫好茶?基礎得打好啊!普洱茶的靈魂,就在那云南的大葉種茶樹上。每年春天,茶農們可忙了,爬到山上的茶樹那里,精挑細選那些嫩芽嫩葉。這活兒,看著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得保證茶葉的品質杠杠的。沒有好的原料,后面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剛采下來的鮮葉,不能急著動手。得先讓它們攤晾萎凋,就像人累了需要休息一樣。把茶葉攤開,讓它們散掉一部分水分,這樣后面殺青的時候才更容易掌握火候,不容易斷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茶葉還會自己產生一些香氣物質,這可是好東西!
這一步,可以說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了!殺青,說白了就是用高溫把茶葉里的酶給“燙死”,不讓它繼續搞破壞,防止茶葉過度氧化。傳統的做法是鍋炒殺青,茶農把茶葉倒進大鐵鍋里,用鏟子不停地翻炒。鍋的溫度得控制在180℃左右,這得憑經驗,火候不到不行,過了也不行。這一步,就是要高溫快速鈍化酶的活性,把茶葉的新鮮度牢牢鎖住,同時還能蒸發掉一部分水分,讓茶葉更容易揉成條狀。
殺青完了,就該揉捻了。這一步的目的,就是把茶葉揉成我們熟悉的條狀,同時把茶葉細胞弄破,讓里面的茶汁流出來。這樣,茶葉的香氣才能更好地散發出來。揉捻的時候,茶農們得用上力氣,但又不能太狠,得有勁道但又有分寸,這又是個技術活兒!
就是曬干了。這一步,可是普洱茶制作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曾經被質疑過的一環。不過事實證明,這日光干燥,對普洱茶的品質提升功不可沒。把揉捻好的茶葉攤在竹席上,放到太陽底下曬。在這個過程中,茶葉內部的物質會發生一些變化,提升醇和度,降低澀感,增加香氣成分。而且,歷史上因為天氣原因產生的煙味,反而成了普洱茶的一個獨特印記。現在,雖然也有一些用烘干機,但老茶客們還是更認準那日光下的慢功夫。
曬干后的茶葉,還不能直接喝。傳統普洱茶,講究拼配。就是把不同等級、不同季節的茶葉混在一起,這樣口感更豐富。 再根據需要,把茶葉壓制成形。最常見的,就是餅茶、磚茶、沱茶。你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普洱茶餅的重量都是357克?這可不是隨便定的,是有講究的。因為7餅茶正好是5公斤,方便運輸和銷售,所以叫做“七子餅”。以前,壓制是用石磨,現在大都用專門的機器了,效率高多了!
形狀 | 特點 |
---|---|
餅茶 | 圓形,方便儲存和運輸 |
磚茶 | 方形,適合長途運輸 |
沱茶 | 錐形,方便攜帶 |
普洱茶,主要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生茶,就是前面說的,曬干后直接壓制成形的。熟茶呢,還得多一步渥堆發酵。就是把茶葉堆在一起,加濕加溫,讓茶葉快速陳化,口感更醇厚。熟茶喝起來,茶湯顏色更深,口感更順滑,茶性更溫和。
普洱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越陳越香。制作完成后,還得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陳化。儲存的時間,可以從幾個月到幾十年不等。在這個過程中,茶葉內部的物質會繼續發生變化,口感和品質會越來越好。儲存的條件也很重要,得通風、干燥、避光,才能讓普洱茶慢慢轉化出的風味。
“普洱茶不是喝出來的,是存出來的。” —— 老茶客的肺腑之言
最后一步,就是包裝了。傳統的普洱生茶,是用綿紙包裝茶餅,然后用筍殼扎成一筒,最后再用篾籮包裝成件。不過現在隨著市場變化,也有不采用筍殼包裝的,而是用牛皮紙袋裝成一筒,再放進紙箱里。筍殼和篾籮,已經不是普洱茶唯一的包裝形式了。但無論怎么變化,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方便儲存和銷售。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會問,這跟我有啥關系?關系大了去了!了解這些,你才能慧眼識茶,知道什么樣的普洱茶才是好茶,不會被那些花里胡哨的營銷噱頭忽悠。
而且,如果你想省錢,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嘗試制作一些簡單的普洱茶。比如,你可以買一些曬青毛茶,自己嘗試壓制一些小茶餅。雖然達不到專業水平,但也能體驗一下制作的樂趣,還能省下一筆不小的費用呢!
這只是最簡單的嘗試,想要做出真正的好茶,還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但只要你用心,相信你也能泡出一杯屬于自己的好茶!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想告訴你,普洱茶并沒有那么神秘,也沒有那么遙不可及。只要用心去了解,去體驗,你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杯好茶。而且,普洱茶的制作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匠心的過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別再被那些所謂的“手作”、“古法工藝”忽悠了,動手去嘗試,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用一句網絡流行語結束今天的分享:“普洱茶,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