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小李在茶友圈里被問得一臉懵——他剛買了一餅普洱茶,結果表面居然有一層白霧。他說:“這玩意兒是發霉了嗎?還是我買到了假貨?”
其實啊,這種“白霧”不是壞事,但也不是所有情況都好。今天我就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聊聊這個話題。
先說個簡單的:**普洱茶表面的白霧,其實是茶葉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在潮濕環境下析出形成的結晶**,也叫“白霜”或者“茶霜”。
我以前買過一餅老茶,放了幾年后,表面真的像撒了一層鹽一樣,特別好看。當時我還以為是發霉了,后來才知道是正常現象。
不過**千萬別把“白霧”和“霉斑”搞混了**。霉斑是發黑發綠的,而且會有異味,而白霧是干爽的,聞起來還有淡淡的茶香。
有幾個原因:
我有個茶友,去年買了一餅熟普,放了半年,表面就出現了白霧。他一開始還擔心是不是壞了,后來我告訴他這是正常的,他就安心多了。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白霧是**均勻分布、干爽無異味**的,那說明茶葉質量不錯,甚至可能是好茶的標志。
但如果白霧**伴有濕氣、發霉味**,那就可能有問題了。
舉個例子:我之前買過一餅茶,表面也有白霧,但一打開就聞到一股酸味,后來發現是受潮發霉了。這種情況就不是好事。
判斷白霧好不好,關鍵看**氣味和手感**。
這里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
我自己買茶的時候,都會先用手指輕輕蹭一下表面,看看有沒有那種“粉粉”的感覺。如果有,那就是真白霧;如果沒有,那就要小心了。
作為一個經歷過“踩雷”的人,我總結了幾條避坑經驗:
有一次我看到有人賣“三十年老茶”,價格便宜得離譜,結果買回來一看,茶餅已經發霉了,真是血虧。
普洱茶表面的白霧,不一定是壞事,但也**不能完全依賴它來判斷好壞**。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先觀察顏色、聞氣味、摸質感**,再決定是否繼續喝。
記住一句話:喝茶要用心,別光看表面。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少走彎路,喝到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