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幾天刷短視頻,看到一個博主說“煮茶比泡茶香”,我一聽就懵了。我平時都是用杯子泡茶,怎么突然冒出個“煮茶”來?這不科學!我趕緊翻出以前的茶具,準備試一試。
后來和朋友聊天,發現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挺困惑的。有人覺得煮茶太麻煩,有人又覺得泡茶沒味道。于是我就想,干脆做個實驗,看看到底是泡著好還是煮著好。
有些茶適合泡,比如綠茶、紅茶;有些茶適合煮,比如普洱、黑茶。你不能拿一把綠茶去煮,那味道會苦得不行。就像你不能把牛排放進微波爐,那是浪費食材。
茶葉的質地和發酵程度決定了它能不能被煮。比如普洱經過發酵,耐煮,煮出來反而更香。而綠茶嫩,一煮就老,口感差。所以選對茶很重要。
還有點像人,有的人適合做精細活,有的人適合干體力活。茶葉也一樣,要因材施教。
有人說煮茶能釋放更多香味,但我覺得不一定。泡茶的時候,水溫控制得好,香氣也能出來。煮的話,水溫太高,容易把茶葉煮爛,反而影響口感。
我試過一次煮龍井,結果水一開就糊了,茶湯變得很苦。后來改回泡,反而更順口。所以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煮,得看情況。
就像做飯,有的菜適合燉,有的適合炒。喝茶也是這樣,得講究方式。
從成本來看,泡茶更省。因為泡茶可以反復沖泡,茶葉利用率高。煮茶的話,一般一次只煮一杯,而且茶葉容易碎,浪費多。
我算了一下,泡茶一天能喝三杯,煮茶只能喝一杯。時間久了,茶錢就省下來不少。所以如果你是茶友,泡茶更劃算。
就像買衣服,一件貴的能穿很久,但便宜的可能很快就不合身了。茶葉也是一樣,選對方式才能省錢。
有人說煮茶能更好地釋放茶多酚,更有助于健康。但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夸張。其實不管泡還是煮,茶多酚都會被釋放出來。
而且煮茶時水溫高,可能會破壞一些營養成分。泡茶溫度低,反而能保留更多精華。所以養生這事,別太迷信。
就像保健品,有些人覺得吃了就能變強,其實身體需要的是均衡飲食和鍛煉。
普洱、黑茶、老茶這些比較適合煮。它們的葉片比較粗老,耐煮,煮出來的茶湯濃稠,味道醇厚。
我之前煮了一壺老普洱,喝起來特別有層次感,感覺像在喝一道菜,越品越有味。不過新手建議先從小量開始,別一下子煮太多。
就像吃火鍋,不是所有菜都能涮,得根據口味來選擇。
泡茶更方便,不用等水開,也不用專門的器具。只要一個杯子,加點熱水就行。煮茶需要燒水壺、茶壺,步驟多一點。
我每天早上趕時間,就喜歡泡茶。煮茶更適合在家慢慢享受,或者和朋友一起喝。所以看你的生活節奏。
就像打游戲,有人喜歡快節奏,有人喜歡慢慢玩。喝茶也是一樣,看你怎么安排。
可能是他們習慣了煮茶,或者他們喝的茶本身就適合煮。比如普洱,煮出來味道更濃,更容易上頭。
還有一種可能是心理作用,覺得煮茶更有儀式感,喝起來更有味道。其實有時候是感覺變了,不是真的變好。
就像戀愛,有時候不是對方變了,而是你的心態變了。
你可以先試試泡茶,看看自己喜歡的味道。再嘗試煮茶,對比一下。如果喜歡濃一點的,就試試煮;如果喜歡清爽一點,就泡。
還可以問問身邊懂茶的朋友,或者看視頻學習。關鍵是多嘗試,找到自己的口味。
就像選手機,不是的就是最適合你的,適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總結一下:
喝茶最重要的是開心。別太糾結泡還是煮,自己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