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最近總聽朋友念叨玉泉軒普洱茶,說那茶喝起來有種“穿越時光”的感覺,價格也不低,心里就犯嘀咕了:這家店這么有“文化”,老板到底是誰呀?難道是哪個隱藏的茶界大佬?
說實話,我第一次聽說玉泉軒,還是因為公司樓下了一家茶館。那天加班到深夜,路過時被那“古色古香”的招牌吸引,鬼使神差地走了進去。老板是個頭發花白的老先生,一上來就問我:“小伙子,是喜歡生普還是熟普?”那眼神,簡直像能看透人心。
后來才知道,這就是玉泉軒的分店。我嘗了他們家的“老班章珍藏”,價格嘛…一杯抵得上我半個月的午餐錢了。但味道確實不一樣,喝完整個下午都神清氣爽,感覺身體里的疲憊都被“洗”掉了。
那之后我成了???,和老先生混熟了。有次閑聊,我忍不住問:“您就是玉泉軒的老板吧?怎么從來沒見過您宣傳自己?”
老先生笑了,搖搖頭說:“我只是個守店的。”然后指了指墻上的一幅字:“真正的老板,你們可能都想不到?!?/p>
我湊近一看,那字寫得龍飛鳳舞,落款是個陌生的名字——陳明遠。這名字在哪聽過?我使勁回憶,突然想起…好像是我老家縣城那個賣豆腐的老陳的兒子?
這可不是胡說。我老家有個“豆腐西施”張阿姨,她老公老陳以前就靠賣豆腐維持生計。后來陳明遠從大城市回來,帶著一幫人把老家的“玉泉”水引進城里,搞了個茶廠。我小時候還嘲笑過他:“賣豆腐的還賣起茶了?”
現在想想,人家確實有眼光。玉泉軒的茶,據說都是用玉泉水泡的,難怪喝起來那么清冽。不過這也解釋了為啥價格高——成本在那擺著呢。
老先生說,陳明遠年輕時就愛喝茶,但總覺得市面上的茶“不地道”。他跑了十幾個茶山,最后在云南找到了一片老茶園。那茶園的主人是個彝族老人,堅持不用化肥,茶樹全靠山泉水滋養。
陳明遠就住在老人家里,跟著學做茶。有次我問他:“您父親現在還賣豆腐嗎?”老先生嘆氣:“早就不賣了,現在跟著兒子在茶廠幫忙,說是‘老樹發新芽’。”
陳明遠的茶業之路 | 玉泉軒的特點 |
放棄高薪回鄉,堅持古法制茶 | 只用云南老樹茶 |
與彝族茶農簽約,保證原料正宗 | 每批茶都有 |
父親從賣豆腐到制茶 | 茶館裝修模仿老茶馬古道 |
聊到 老先生突然說:“其實陳老板現在也不容易。”我好奇地問怎么了,他搖搖頭:“你們年輕人,只看到茶好,沒看到背后的辛苦。”
聽著這些,我突然覺得,這個“老板”形象不再那么神秘。他不是什么茶界人物,就是一個堅持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普通人。就像我,雖然不是什么大老板,但也想開個小店,賣自己做的點心。
現在每次去玉泉軒,我都會多坐一會兒,聽聽老先生講陳明遠的故事。雖然還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誰”,但已經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愿意把好茶帶到我們面前。
至于答案?也許每個喝過玉泉軒茶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版“老板傳說”吧。??
大家還看了: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