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去古玩市場,看到一個哥們兒拿著塊和田玉籽料,邊盤邊念叨:“這皮色看著假,盤盤看能不能掉!”結果盤了半年,皮色還是紋絲不動,那哥們兒都快成“盤玉專業戶”了,玉沒盤掉,錢包先空了。這事兒讓我想起,現在很多人對和田玉皮色有誤解,以為皮色都是假的,盤一盤認真就能掉,結果往往鬧出笑話。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看看籽料和田玉的皮色到底能不能盤掉。
籽料在河床里滾了千萬年,皮色是礦物質沁入玉質形成的,不是后天做上去的。
很多新手以為皮色是染上去的,這想法有點天真。籽料在自然環境中,經過水流沖刷、礦物質沁入,表層才會形成各種顏色的皮色。就像蘋果放久了會變色一樣,這是自然現象。如果皮色能輕易盤掉,那說明要么不是真皮,要么就是人工做上去的。所以看到那些說“盤掉皮色就是真玉”的說法,可以直接“狗頭保命”了,這純粹是外行話。
真皮是玉的一部分,不是附在表面的東西。
紅皮、黑皮、黃皮、灑金皮,各種皮色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和田玉的皮色可不止一種,常見的有紅皮(像棗紅)、黑皮(墨黑)、黃皮(土黃)、灑金皮(點點金色)等等。這些皮色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樣,有的因為鐵元素沁入,有的因為錳元素作用。就像人皮膚有不同顏色一樣,玉的皮色也是自然形成的多樣性。每種皮色都有其獨特的美感,比如紅皮顯得大氣,灑金皮顯得靈動。盤玩時,不同皮色的變化速度和效果也不同,這又是盤玉的樂趣所在。
記住:皮色種類多,不是假的!
真皮深入玉質,假皮浮在表面,一擦就掉。
這里要分清真皮和假皮。真皮是自然沁入玉里的,顏色和玉質融為一體;假皮是人工染上去的,顏色浮在表面,用指甲一刮就可能掉。所以有人說“盤掉皮色就是假的”,這話不全對。如果是真皮,盤玩不會掉色,只會讓皮色更油潤;如果是假皮,可能沒盤幾天就掉了。鑒別真皮假皮,不能只靠盤玩,還得看皮色分布、顏色過渡、有無裂紋等。盤玩只是輔助手段,不能作為唯一標準。
盤玉是讓玉更油潤,不是把皮色盤掉。
很多人對盤玉有誤解,以為盤就是“盤掉皮色”。實際上,盤玉是為了讓玉更油潤、更亮澤。就像保養皮膚一樣,盤玉是給玉“護膚”,不是“去色”。真皮的皮色是玉的一部分,盤玩只會讓皮色更融入玉質,更自然。如果你盤玉是為了去色,那可能要失望了。正確的盤玩方式是手盤和靜置交替,讓玉自然“呼吸”,這樣皮色和玉質都會越來越好。
錯誤觀念 | 正確觀念 |
---|---|
盤玉去色 | 盤玉養色 |
好皮色能加分,差皮色可能減分,關鍵看自然度。
皮色對和田玉的價值影響很大。好的皮色,比如棗紅皮、灑金皮,能讓玉料價值翻倍。但皮色好不好,不是看顏色多鮮艷,而是看是否自然。如果皮色過渡自然、分布均勻,那就是好皮色;如果顏色死板、邊緣生硬,那可能就是做上去的。所以盤玉時,不要想著“去色”,而是欣賞皮色和玉質的變化。有時候,皮色和玉質完美結合,才是和田玉的魅力所在。
皮色價值:自然>鮮艷,均勻>分散。
手溫讓玉更油潤,皮色更柔和。
盤玉的真正目的是“養玉”。人的手溫、油脂會讓玉變得更油潤,皮色也會更柔和。就像老玉戴久了會“包漿”,皮色也會變得更溫潤。盤玉不是機械運動,而是讓玉和人產生互動。如果你盤玉是為了去色,那可能要失望;但如果你是為了欣賞變化,那就會發現盤玉的樂趣。真皮的皮色在盤玩后會更有層次感,顏色會更深入,這也是自然皮色的魅力。
紅皮變油潤,黑皮顯深邃,黃皮更明亮。
不同皮色在盤玩中的變化也不同。紅皮經過盤玩會變得更油潤,顏色更鮮艷;黑皮會顯得更深邃,有神秘感;黃皮則會更明亮,像陽光一樣溫暖。灑金皮在盤玩后會點點發光,非常漂亮。所以盤玩和田玉時,可以根據皮色特點調整方法。比如紅皮可以多盤,黑皮可以多靜置,這樣效果更好。記住,盤玉不是“暴力去色”,而是“溫柔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