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聚會,大家聊到普洱茶,突然有人炸毛:“普洱茶到底是性寒還是性溫啊?我喝了肚子疼,是不是體質不行?”一屋子人瞬間啞火,有人說是生茶性寒,有人堅持熟茶性溫,還有人說看年份……
結果越聊越亂,最后只能默默喝著奶茶。這事兒讓我下定決心,必須搞清楚普洱茶到底是個啥屬性,不然以后聚會怕是得自帶飲料了。今天咱就來盤一盤普洱茶那些事兒,保證讓你喝得明明白白!
在深入討論之前,先給大家整理了幾個關于普洱茶的常見問題,看看你有沒有踩過這些坑!
生茶和熟茶是兩大陣營,簡單說生茶就是自然發酵,熟茶是人工渥堆發酵。
生茶像是個酷蓋,越陳越香,但剛接觸可能有點沖;熟茶像個溫柔姐,口感醇厚,適合新手。
個人感受:第一次喝生茶差點被“閃”到,感覺像被雷劈了;熟茶第一次喝就覺得“嗯~這味道我熟啊”。
生茶剛制作出來確實偏寒,因為未經渥堆發酵,茶多酚和咖啡堿含量高。
但!隨著時間推移,生茶會慢慢轉化,10年以上的老生茶已經接近中性了。
我的看法:別拿新茶當老茶喝,不然真會“閃”到你懷疑人生。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產生了大量益生菌,茶性變得溫和,特別適合腸胃敏感的人。
但!發酵過程中如果控制不好,也可能出現火氣過重的情況。
小貼士:剛出廠的熟茶放半年再喝,不然“火氣”可能讓你上頭。
當然有!生茶隨年份增長逐漸從寒變溫;熟茶則是從溫熱慢慢趨于平和。
比如5年熟茶可能還帶點火氣,10年就柔和多了。
個人體驗:喝過一款15年熟茶,感覺像被云霧山泉包圍,超級舒服。
必須的!比如臨滄茶偏柔和,勐海茶香氣高揚,易武茶甜潤。
同一片葉子在不同山頭,喝起來感覺都不同。
網絡梗:普洱茶愛好者=“山頭控”,每天比的就是“今天又征服了哪個山頭”。
看發酵程度:生茶新茶寒,老茶溫;熟茶剛做溫熱,老熟茶平和。
看口感:刺激性強的偏寒,醇和的偏溫。
小技巧:喝完半小時摸摸后背,出汗多=茶性熱,不出汗=茶性涼。
會的!尤其是高香生茶和剛出廠的熟茶,可能讓人頭暈目眩。
這是茶氣過猛的表現,不是喝醉了。
我的建議:新手從低年份熟茶開始,慢慢適應茶氣。
腸胃弱:選老熟茶或5年以上熟茶。
容易上火:選老生茶或低年份熟茶。
中性體質:生熟皆宜,看心情選。
表格
體質類型 | 推薦茶類 | 注意點 |
寒性體質 | 老生茶/熟茶 | 避免新茶 |
熱性體質 | 老熟茶/低年份生茶 | 少喝高香茶 |
中性體質 | 生熟皆宜 | 隨心所欲 |
其實普洱茶沒那么復雜,記住三句話:
1. 新茶生茶偏寒,老茶熟茶偏溫
2. 別拿剛做的茶當老茶喝
3. 多喝多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杯
最后想說:喝茶嘛,開心最重要!別被那些“性寒性溫”搞到頭禿,畢竟再好的茶,喝得不舒服也是白搭。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杯“神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