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最近跟朋友聚會,聊到普洱茶,他拿著一片茶葉底,神秘兮兮地說:“這可是好東西!”我一看,嚯,一片普通的茶葉根,咋就值錢了?上網一搜,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對這“茶底”一頭霧水,不知道它到底有啥門道,更別提怎么分辨好壞、不被坑了。感覺就像在盲盒里撈寶,運氣好撿漏,運氣不好就當交學費了。這事兒吧,確實挺讓人頭疼的,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想喝明白茶、喝放心茶,對吧?
臺地茶,說白了就是種在平地或者緩坡上的茶樹,跟那些長在深山老林里、需要人爬坡上坎才能采的“古樹茶”或者“大樹茶”不一樣。臺地茶就像城市里的普通商品房,數量多,管理方便,產量也大。而那些“古樹茶”呢,更像是山里的獨棟別墅,稀有,生長環境好,據說味道也更醇厚。臺地茶是普洱茶里的大頭,我們平時喝的大部分普洱,底子都是臺地茶。但這不代表臺地茶就不好,只是風味和價位不同罷了。
茶葉底,就是泡完茶后剩下的那些茶葉渣。別小看這些小東西,它們簡直就是茶葉的“身份證”和“履歷表”!從茶底的形狀、顏色、柔軟度、有沒有梗,甚至聞起來的味道,都能大概看出這茶是啥品種、樹齡多大、工藝咋樣、存得行不行。就像人一樣,光看臉可能不行,但整體給人的感覺,還是能反映不少信息的。高手們品茶,不光喝湯,還得看渣,這叫“看葉底辨優劣”。
好茶底,顏色通常比較均勻,深淺適中,看起來有光澤,摸上去軟乎乎的,有彈性,葉片比較完整,就算有點梗子,也是那種軟的、韌的。泡開后葉片能自然展開,舒舒服服地躺著。簡單說,就是看著舒服,捏著柔軟,有活力。這就像一個健康的人,氣色好,有精神頭。這樣的茶底,往往說明茶葉原料好,加工也沒出大問題。
茶底顏色,主要是看它是不是“干凈”和“均勻”。好的臺地茶底,顏色應該比較一致,比如是深綠就是深綠,是黃褐就是黃褐,不會一塊黑一塊綠,或者顏色特別淺特別亮(那可能是殺青過度或者拼配了別的料)。顏色深淺也能反映發酵程度或者陳化時間。比如熟茶,發酵到位顏色就深;生茶,年份越久顏色可能越向紅褐色偏。顏色均勻、符合該類茶正常色澤范圍的,多半差不了。
嗯,一般來說茶底太硬、太脆,捏起來容易碎,確實不太妙。這可能說明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比如殺青或者烘干時火候太大了,把茶葉“烤”壞了,失去了活性。也可能說明這茶樹比較“年輕”,或者說管理得比較“猛”,營養不夠均衡。就像人缺水或者壓力大,狀態就不好。這樣的茶,喝起來可能口感單薄,缺乏層次感,回甘生津也差。熟茶的茶底本身就會比生茶硬一些,這是正常的。
這得看情況!臺地茶因為是人工種植和采摘,為了提高效率,有時會帶一些茶梗,尤其是嫩枝上的小梗。少量的、柔軟的茶梗,其實沒啥大問題,甚至有些茶友覺得,帶點梗的茶,滋味更飽滿,甜度更好,耐泡度也高。但如果梗子又粗又硬,或者特別多,那可能就是原料等級不高,或者加工篩選沒做好。最怕的是“硬梗”,那喝起來硌嘴,體驗感直線下降。梗子有,但要看質地和數量,別一棍子打死。
茶底聞起來有異味,比如霉味、酸味、焦味、或者其他說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味道,那基本就是“踩坑”了。霉味說明存儲出了大問題,發霉了,不能喝!酸味可能發酵不當或者存儲受潮。焦味就是加工時燒過頭了。這些味道都說明茶葉品質或者衛生狀況堪憂。好茶底,聞起來應該有淡淡的、自然的茶香,或者陳年普洱特有的陳香,聞著讓人舒服,不會反胃。鼻子可是個好東西,關鍵時刻能救命!
當然能!學會看茶底,簡直就是給自己的錢包裝了個“避坑雷達”!以后再買茶,或者別人給你泡茶,你多留個心眼看看茶底。如果發現顏色怪異、葉片破碎、硬邦邦、有異味,或者梗子硬得像柴火,那心里就得打鼓了,這茶八成不咋地,別沖動消費。多看、多對比,時間長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好壞。這技能,不花錢就能學,卻能幫你省下不少冤枉錢,何樂而不為呢?省錢,yyds!
記住這些,下次再遇到普洱茶,別光顧著喝,記得也看看底下的“真面目”哦!
2025年,讓我們一起做聰明的普洱茶飲家,喝好茶,不花冤枉錢!沖鴨!??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