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泡茶的時候發(fā)現(xiàn),茶葉老是沉在杯底,看著挺煩人的。感覺像是被茶欺負(fù)了,特別是一些便宜的茶,泡完后都黏在杯底,洗杯子還特麻煩。我跟朋友吐槽,結(jié)果大家都說有類似經(jīng)歷,這讓我覺得有必要搞清楚為啥會這樣。
好茶不會太“懶”,因為制作工藝講究,茶葉的條索均勻,不容易碎,所以浮在水面的時間更長。但那些便宜茶,質(zhì)量差勁,一泡就碎成渣,直接沉底,洗杯子都累死人。而且碎茶容易把茶湯泡得又濃又澀,簡直就是“性價比刺客”。
水溫高,茶葉容易快速沉底,因為高溫會讓茶葉細(xì)胞壁破裂,重量變大。“開水燙”雖然能快速出味,但如果水溫太高,反而會破壞茶葉的香氣。比如綠茶,建議用80℃左右的水,既能讓茶葉舒展,又不會讓它們急著沉底。
茶葉碎屑就像“粘鍋”,泡完后附著在杯底,怎么沖都洗不干凈。尤其是那種便宜的袋泡茶,里面的碎茶末簡直像“隱形膠水”。建議用玻璃杯泡茶,不僅能看清茶葉沉浮,還能減少碎茶末殘留,洗杯子也輕松不少。
泡茶時間太長,茶葉自然會沉底,而且越泡越苦。像紅茶,泡3分鐘就夠了,再泡就是浪費;烏龍茶的話,前幾泡時間要短一些,后面可以適當(dāng)延長。記住一句話:“時間就是金錢,但泡茶不是”。
其實避免茶葉沉底也很簡單,比如用茶漏過濾掉碎茶末,或者直接買完整的大葉茶。 喝茶的時候可以用吸管,既能喝到茶湯,又能避免吃到茶葉渣。“花點心思,少點麻煩”。
泡茶這件事看似簡單,但細(xì)節(jié)決定成敗。選好茶、控制水溫和時間,就能喝到好味道,還能省下洗杯子的時間。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別讓便宜茶毀了你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