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前兩天去朋友家做客,他拿出珍藏多年的普洱茶,結果倆人研究半天也沒能把那坨黑乎乎的茶坨弄開,最后只能求助于外賣小哥…簡直是社死現場!這讓我意識到,很多茶友可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普洱茶坨太緊實,不知道怎么下手。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頭禿的問題,順便分享一些小技巧,避免大家再經歷“茶坨打不開”的尷尬時刻。??
普洱茶壓成坨主要是為了方便**運輸和儲存**。在古代,茶葉需要長途運輸,壓成坨可以節省空間,減少運輸成本。同時緊實的茶坨有利于茶葉后期轉化,讓普洱茶越陳越香。現在雖然運輸方便了,但茶坨形式已經成為普洱茶的傳統特色,很多茶友也喜歡這種“儀式感”。簡單說就是:省地方、好保存、有傳統。
撬普洱茶其實不需要太復雜的工具,基本就這幾樣:茶針(必備)、小刀、竹夾子、或者干脆用個螺絲刀也能湊合。關鍵是要找尖頭、細長、有一定硬度的工具,太軟的會彎曲,太鈍的會破壞茶葉。我剛開始撬茶時,還用過叉子、鑰匙這些“應急武器”,效果嘛…一言難盡。記住:工具要尖不要鈍!
撬茶手法其實很簡單,記住“由外向內、由淺入深”的原則。先用茶針在茶坨邊緣找一個縫隙,輕輕插入,然后向上用力,就像“給餅干開蓋”一樣。不要用蠻力,要順著茶葉紋路來,這樣能最大程度保持茶葉完整。我第一次撬茶時,用力過猛直接把茶餅戳了個洞,茶葉碎了一地,真是“茶碎人更碎”。??
判斷標準其實很簡單:茶葉完整度、碎茶量、撬動阻力。好的撬法應該能保持大部分茶葉完整,碎茶少,撬動時感覺阻力均勻。如果發現阻力突然變大或茶葉大量碎裂,說明方向可能錯了。我有個朋友每次撬茶都像拆炸彈,一邊撬一邊念叨“手抖手抖”,結果十次有八次都撬得七零八落。小技巧:先試一下力道,感覺對了再繼續。
茶坨不同位置確實需要不同手法:邊緣容易撬,中間緊實,底部最麻煩。邊緣可以大膽一些,中間要輕柔,底部可以嘗試從側面入手。我有個同事專門研究出“三步撬茶法”:先撬一圈,再取中間,最后處理底部,據說成功率高達99%。(雖然我覺得有點夸張)
注意點主要有三個:
如果實在撬不開,試試這些方法:
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小竅門:
竅門 | 效果 |
---|---|
先聞一下茶香 | 找對紋理 |
從茶坨最薄處入手 | 省力省時 |
撬一點就分開 | 避免整坨散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