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老班章,普洱茶中的“王者”,多少人為了它熬夜排隊?但泡茶溫度,你真的選對了嗎?水溫高,茶湯發(fā)苦;水溫低,香氣不足。2025年,泡茶溫度成為茶友們的熱議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我花了大幾千買的茶,泡出來跟別人的就是不一樣。”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其實,老班章對水溫特別敏感。我第一次泡時,用95℃的水,結果茶湯又苦又澀,差點懷疑人生。后來才知道,水溫低了香氣出不來,高了又把苦味激出來了,真是兩難。
其實85℃和95℃,差的不只是10℃。就像我朋友小張說的:“85℃泡的茶,聞起來像春天,95℃泡的,聞起來像夏天。”數(shù)據(jù)表明,85℃能保留更多芳香物質,苦澀物質釋放較少。不過老班章畢竟是大葉種,水溫太低又怕香氣不夠,真是讓人抓狂。
85℃ | 香氣細膩,苦澀低 |
95℃ | 香氣張揚,苦澀明顯 |
其實很多茶藝師推薦90℃左右。就像我去年去茶山時,一位老師傅說的:“90℃,七分香三分韻。”這個溫度既能保留大部分香氣,又不會把苦味完全激發(fā)出來。不過不同年份的老班章,可能還需要微調(diào),真是個技術活。
其實我最近試了個新方法:第一泡用95℃,后面幾泡用85℃。就像老王說的:“頭泡要醒茶,后面要養(yǎng)茶。”這樣第一泡能把茶徹底喚醒,后面幾泡又能保持細膩。不過這方法爭議也很大,有些茶友覺得太折騰。
其實老茶客們爭論不休:傳統(tǒng)方法主張高水溫,認為這樣才能體現(xiàn)老班章的霸氣;創(chuàng)新派則認為低溫更能展現(xiàn)細膩口感。就像我去年參加品鑒會時聽到的:“老派說,茶不苦不澀不是茶;新派說,茶要溫柔才好喝。”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開始用智能控溫壺了。就像小李說的:“現(xiàn)在誰還用普通水壺啊,手機一控,溫度剛好。”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智能控溫茶具銷量增長了30%。不過老茶客們還是堅持用傳統(tǒng)方法,真是代溝啊。
其實泡茶溫度沒有絕對標準,就像我去年冬天泡茶時,發(fā)現(xiàn)冬天需要稍微提高溫度,夏天可以低一點。不同人、不同時間、不同心情,都可能影響溫度。記住,茶是喝給自己開心的,別太較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