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控的疑惑:茶葉五項因子表到底咋填才對?
作為一個狂熱的茶飲愛好者,我最近在研究茶葉五項因子表的時候,真是有點抓狂了。這玩意兒看起來簡單,可一上手就發(fā)現(xiàn)處處是坑。今天我就來聊聊我的困惑,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些經(jīng)驗,希望能幫到和我一樣一頭霧水的朋友。
什么是茶葉五項因子表?
簡單來說,茶葉五項因子表是用來記錄茶葉品質的一些關鍵指標,比如滋味、香氣、湯色、葉底以及耐泡度。這些東西聽起來好像挺直觀,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那么簡單。就好比你喝了一杯茶覺得“還行”,但要具體寫出來為什么“還行”,那可能就卡住了。
我的第一大疑惑:如何描述“滋味”?
- 甜味:有的茶確實有回甘,但甜得不夠明顯怎么辦?
- 苦澀感:有些茶初入口苦,但后面會回甘,這種怎么寫?
- 鮮爽度:像綠茶那種清新感該怎么形容?
說實話,每次填這個表,我都覺得自己像個蹩腳的詩人。“鮮爽”、“醇厚”、“生津”這些詞背得很熟,但真正用的時候總覺得差點意思。
第二大疑惑:香氣怎么才算到位?
說到香氣,我覺得這是最主觀的一項了。有人喜歡花香,有人愛果香,還有人偏愛木香。比如有一回我喝了一款茶,聞著特別香,但寫下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形容。是“濃郁”還是“清新”?后來我靈機一動,直接寫了“撲鼻而來”,雖然不專業(yè),但還挺貼切的。
湯色也是個難題
湯色其實是最容易觀察的部分,但有時候也讓人糾結。比如紅茶的湯色應該是紅亮的,但如果稍微偏暗一點呢?會不會被扣分?再比如綠茶,明明是黃綠色,但寫成“翠綠”會不會顯得太夸張?
茶類 | 理想湯色 | 常見問題 |
---|---|---|
紅茶 | 紅亮 | 偏暗、渾濁 |
綠茶 | 黃綠明亮 | 發(fā)黃、暗沉 |
所以我覺得,寫湯色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別為了追求完美而硬凹,畢竟真實才是最重要的嘛。
葉底:最后的壓軸戲
葉底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但其實它能透露出很多信息。比如茶葉是否均勻、是否有雜質、是否柔軟等等。記得有一次我拿到一款普洱茶,葉底摸上去特別粗糙,心里想:“完了,這茶估計不行。”但喝了之后發(fā)現(xiàn)味道還不錯,于是就寫下了“雖外觀稍顯粗糙,但整體尚可”。寫的時候還是有點忐忑,生怕被茶友笑話。
耐泡度:最后一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
耐泡度往往是最后才考慮的事情,但其實它很重要。有些人喝茶只注重前幾泡的味道,后面的就隨便應付了事,殊不知耐泡度直接影響整體體驗。如果一款茶只能泡兩三次就沒味了,那它的性價比肯定不高。
填耐泡度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多泡幾次試試,別急著下結論。
我的個人觀點
我覺得茶葉五項因子表雖然看似復雜,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難。只要用心去感受每一泡茶的特點,然后如實記錄下來就好。畢竟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沒必要非要追求一個“標準答案”。與其糾結于表格上的得分,不如享受喝茶的過程。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喝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快樂。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杯好茶!
大家還看了:
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卞禮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