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作為一個在茶山長大的小茶農,我以前對普洱茶的認知就停留在“泡一壺喝完”這個層面。直到最近,我刷到了一個叫吉普號的茶,還聽說他們能在3天內讓人“喝懂”普洱茶。這聽起來有點玄,但為了不被時代落下,我決定親自試試。
首先得說,吉普號不是那種靠包裝和營銷走紅的。他們家的茶,是真正在茶山上跑出來的。他們的CEO張宇,據說是個“喝茶能繞地球一圈”的狠人。這讓我有點好奇:**他到底怎么做到的?**
??注意:以下內容純屬個人體驗,不保證所有人都能喝懂。
以前聽老茶客說,普洱茶主要分四個產區:易武、勐海、普洱、臨滄。但其實,這些只是“現代普洱茶語境”下的說法。真正的大范圍,是整個云南。
不過吉普號在紀錄片里說,這四個地方才是“正宗”的原料來源。雖然行政劃分上可能有出入,但茶農們都知道,**哪里的茶好喝,誰也攔不住**。
而且,吉普號團隊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家有個“茶山黑話”系列,講得特別接地氣。比如他們有一期視頻,專門講怎么通過干茶來分辨產區,簡直是“茶界版的看圖識字”。
(附:茶山黑話138-139集,推薦一看)
說實話,剛開始我還覺得這是“裝”,后來發現他們確實有料。比如他們提到的“薄荷塘”,那可是傳說中的“茶中貴族”,而吉普號居然出了龍珠款,我試了下,確實有點東西。
(△【塌塌喝茶記】第十九天:2023年薄荷塘龍珠332)
我這次選的是他們家的入門款——215大雪山,屬于臨滄產區。據說是“基礎系列”里的代表作。
剛拿到茶的時候,我就想:**這玩意兒能喝明白嗎?** 畢竟我從小喝到大,也沒覺得普洱茶有多難懂。
但結果出乎意料。第一次沖泡,味道很淡,像水一樣。我有點懷疑:**這就是所謂的“好茶”?**
但再喝幾次,我發現它的回甘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第三泡之后,那種“苦后回甘”的感覺,讓我有點上頭。雖然沒喝出什么“歲月的味道”,但至少比市面上很多便宜茶要好喝。
而且,吉普號的茶品還有個特點:**數字**。6、8系列是生茶,215這種是入門款。這讓我覺得,他們家的茶不是隨便賣的,而是有“體系”的。
(△吉普號茶山黑話73集:新會柑為什么好?)
再說說他們的紀錄片《普洱茶-時光在吟唱》。這部片子在2018年播出時,連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都參展了。雖然我沒看過全片,但從一些片段來看,他們確實把普洱茶拍得很“有故事感”。
(△云南衛視2018年11月10日-14日每晚21:35播出)
吉普號不是那種“講故事”的,他們是“做茶”的人。
第一天:泡了一壺215大雪山,味道一般,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第二天:換了種泡法,加了點水溫,回甘開始出來了,但還是不夠驚艷。
第三天:嘗試了他們家的“龍珠”——薄荷塘332,果然不一樣。茶湯更順滑,香氣也更足,喝完有種“喝了還想再喝”的感覺。
總結一下:吉普號的茶,**不是那種一喝就驚艷的類型**,但如果你愿意慢慢品味,你會發現它真的很“穩”。就像一個老朋友,一開始不說話,但越聊越有味。
(△吉普號茶山黑話70集:小葉種算不算普洱茶?)
最后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普洱茶不是靠“喝懂”就能喝好的**,它需要時間、耐心,還有一點點運氣。
如果你也想試試吉普號的茶,別指望三天就能“喝懂”。但如果你愿意花點時間去了解,說不定你會愛上它。
畢竟,**茶如人生,慢一點,才夠味。**
?? 茶農吉普號的茶,適合慢慢喝,不適合快快喝。
編輯: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www.51taibao.com/chajuhui/215058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