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底長白毛是什么原因?如何判斷是否還能飲用?如何預防再次發生?
嘿,老茶友們,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普洱茶底長白毛。別看這事兒不大,可要是處理不好,好茶都可能報廢。我算是過來人了,家里收藏的茶沒少遇到這情況,今天就把我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茶底長白毛,到底咋回事?
首先得說,普洱茶底長白毛,不全是壞事。我有個朋友,他老家是云南的,跟我說他們當地有些老茶客,看到茶餅上長一層薄薄的白色絨毛,反而會高興。
- 正常發酵的白霜:這其實是普洱茶在后期轉化過程中,內含物質析出形成的結晶,像一層薄霜。這種白霜摸上去是干燥的,一吹就掉,聞起來還有淡淡的陳香。我之前喝過一款放了十年的生普,撬開的時候就能看到這種白霜,泡出來茶湯紅濃透亮,味道醇厚得很。
- 霉菌問題:但如果是濕漉漉的白毛,或者顏色發綠、發黑,那可就得小心了。這多半是受潮發霉了。我有個同事,他喜歡在地下室放茶,結果有一次拿出來,茶餅上長滿了厚厚的白毛,還有一股霉味,這明顯就是發霉了。
所以啊,看到茶底長白毛,別急著扔,先分清是白霜還是霉變。
二、怎么判斷還能不能喝?
這問題可把我難住了好一陣子。后來我總結了幾招,大家可以參考:
- 聞氣味:正常的白霜聞起來是陳香或者無味,而霉變的茶會有明顯的霉味、酸味,甚至像爛木頭味。我之前遇到一次,一打開茶餅就聞到一股怪味,趕緊扔了,后來才知道那是霉變的味道。
- 看顏色:白霜一般是均勻的白色,像一層薄霧;霉變的話,顏色可能不均勻,甚至有綠色、黑色的斑點。我有個朋友就因為沒注意把發霉的茶當正常茶泡了,結果喝完腸胃不舒服。
- 摸手感:白霜摸上去是干燥的,像面粉一樣;霉變的茶則可能感覺潮濕、粘手。我試過用手輕輕摸一下茶餅表面,如果是干燥的白色粉末,就還好;如果感覺濕濕的,那肯定有問題。
- 泡水試喝:如果前面幾步都沒發現問題,可以取少量茶葉泡開試試。正常的茶湯是紅濃透亮的,味道醇和;發霉的茶泡出來可能渾濁,甚至有異味。我有個師兄就喜歡這么試,他說這是最直接的辦法。
不過啊,這些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特別是對新手來說。所以我的建議是:寧可錯殺,不要放過。要是心里沒底,直接扔掉最保險。
三、如何預防再次發生?
預防總是比補救好。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大家可以對照著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對:
存放環境 | 注意事項 |
溫度 | 避免高溫,在20-30℃之間,濕度也要適中,60%-75%比較理想。我之前放在陽臺的茶,夏天暴曬后就有好幾餅發霉了。 |
通風 | 保持通風,但不能直接吹風。我有個朋友用那種密封的茶罐,結果里面太悶,茶葉都長毛了。 |
避光 | 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加速茶葉變質。我后來都把茶放在紙箱里,再放進柜子里。 |
防潮 | 定期檢查,特別是雨季。我去年夏天發現地下室有點潮,趕緊把茶都搬上來了。 |
我還想補充幾點:
說真的,存茶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耐心活。我剛開始存茶那會兒,沒少鬧笑話。有一次我買了好幾餅生普,放了一年多去看,結果全都發霉了,真是心疼得不行。后來慢慢摸索,才總結出這些經驗。
結語
普洱茶底長白毛,白霜無害,霉變傷身。大家平時存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環境,定期檢查。如果真的遇到了問題,別慌,按照上面的方法判斷一下,不確定的就果斷處理掉。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大家!愛茶的人,都是用心的人,讓我們一起好好對待每一片茶葉吧!??
精彩評論

很多茶友發現自己買回去的普洱茶,打開一看表面會有一層白白的東西,還有的把茶撬開以后才發現。

許多茶友在購買普洱茶后,打開包裝時會發現茶餅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物質,甚至在撬開茶餅后,發現內部也有類似發霉的白色物質。這時,他們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買到了假茶。那么,這些白色的物質究竟是什么呢?真的是茶葉發霉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普洱茶茶餅上的白色物質并不一定就是發霉。

有的人因為倉儲不當或空氣潮濕,濕度過高導致普洱茶發生霉變,此種情況下,“白點”一般是會分布不均勻,聚塊,大小不一,嗅之一大股霉味,刺激,另人不舒服。此情況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輕則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態,重則會出現中毒。發霉:如果倉儲環境欠佳或者空氣濕度過高,普洱茶就會發生霉變,發生霉變的地方會有不均勻的白毛,就是我們平時所見的絲狀白毛。茶葉會有一股霉味,茶湯會有一種酸、苦、辛辣、霉味混雜的味道,發霉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所以,普洱茶上出現白色物質,可能是“白霜”,可能是“發霉”,我們需要學會區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APP
責任編輯:張若涵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