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你是不是也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或者店里看到各種燕窩,心里直犯嘀咕:這玩意兒到底哪樣的才是好的?別急,今天咱就掏心窩子聊聊,怎么一眼就看出那又大又好的燕窩盞,保證讓你以后買燕窩心里有底,不花冤枉錢!
說實話,我以前也是一頭霧水。第一次接觸燕窩那會兒,看著柜臺里擺得整整齊齊、白花花的“燕窩”,覺得挺好看,就買了。結(jié)果回家一泡,嚯!整個就散架了,跟一包渣似的,心里那個堵啊!后來踩過幾次坑,慢慢摸出點兒門道,才明白,原來這燕窩的門道深著呢!
你記住,好的大盞燕窩,它的形狀一定是不規(guī)則的半月形,像個小船兒。你看它,盞身飽滿,中間有個自然的凹陷,像個小窩窩,這叫“兜形”。邊緣可能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有點小“坑坑洼洼”,但這恰恰是天然的證據(jù)!
你仔細瞅瞅,那些形狀特別規(guī)整、邊緣齊刷刷像刀切出來一樣的,得多留個心眼兒。這很可能就是人工處理過的,比如用碎料拼接、補碎,甚至刷膠塑形。你想想,金絲燕在那么高的懸崖上筑巢,能給你整出個標準模具來嗎?不可能對吧!盞形越自然、越不規(guī)則,反而越可能是真家伙,品質(zhì)也往往越好!
咱們這里說的是“大盞”。怎么才算大呢?后面再細說,但盞越大、越厚實,用料越足,通常價值也越高。你拿在手里掂量掂,感覺沉甸甸的,但又不是死重,那種感覺,懂?
現(xiàn)在很多人有個誤區(qū),覺得燕窩越白越好,看著干凈嘛!大錯特錯!真正的天然燕窩,顏色是米白色或者淡淡的米黃色,而且同一批燕窩,顏色還會有細微差別,不會像刷白墻一樣一白到底。
你想想,金絲燕住在巖洞或者屋檐下,用的又是自己的唾液,怎么可能像剛出窯的瓷器一樣純白無瑕?如果一盞燕窩白得晃眼,亮得刺眼,那八成是經(jīng)過化學漂白的。這種燕窩,不僅營養(yǎng)打了折扣,安全也是個問題,你敢吃嗎?
優(yōu)質(zhì)的大盞燕窩,顏色是自然的,分布是均勻但不死板的,在光線下還有點象牙白的那種光澤,看著就舒服,對吧?
別怕動手,拿起燕盞,用手指輕輕摸一摸它的表面和邊緣。好的燕窩,手感是干爽、堅硬、略帶脆感的。你輕輕按壓,它不會軟塌塌的,也不會一碰就碎成粉末,而是有種韌性在里面。
如果你摸起來感覺表面特別光滑,甚至有點黏糊糊的,或者手感異常厚重、死沉,那就要警惕了。這可能是刷了膠,把碎料粘上去,或者加了別的什么東西。天然燕窩的表面,應該是能感受到一點點纖維的粗糙感,但又不會太糙,有點像……嗯,有點像干了的絲瓜絡表面的感覺,但更細膩。
再摸摸它的底座,好的大盞燕窩,底座一般比較薄,像蟬翼一樣,不會特別厚實和密不透風。
湊近了,聞一聞燕窩的氣味。記住,好的干燕窩,它不應該有強烈的味道,更不會有腥臭、霉味或者化學的味道。
優(yōu)質(zhì)的燕窩,應該有一股非常淡雅、純粹的氣味,像是蛋清蒸熟后的那種清香,或者說是燕窩本身特有的那種微弱的蛋白鮮味。這味道很輕,不刺鼻,需要你靜下心來才能捕捉到。
如果你聞到一股濃烈的魚腥味、化學漂白水味,或者霉味,那絕對是劣質(zhì)貨或者變質(zhì)貨,趕緊放下吧!
這一招超級實用!找個光源,比如手機手電筒的光,或者窗戶透進來的自然光,把燕窩拿起來對著光看。
如果你對著光看,發(fā)現(xiàn)燕窩要么是完全透明得像塑料,要么是完全不透光,像塊石頭,或者紋理模糊一片,看不到纖維,只有均勻的亮光,那這盞燕窩就很可能是假的,或者是嚴重刷膠、漂白的。
有個土辦法,就是用手機閃光燈貼近燕窩的照射,好的燕窩也能看到清晰的纖維和半透明感。
前面說的都是干燕窩的鑒別方法,那泡發(fā)也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方式。這需要點時間。
好的燕窩,用純凈水或涼白開泡發(fā)(千萬不要用熱水!),通常泡發(fā)率很高。一般來說優(yōu)質(zhì)燕窩泡發(fā)3-4個小時后,就能膨脹到原來的5-8倍大。
你泡發(fā)的時候注意觀察:
而那些劣質(zhì)燕窩,比如刷膠的、漂白的、用碎料壓的,泡發(fā)率通常很低,可能泡半天都漲不大。泡發(fā)后容易散開成渣,水也會變得渾濁,甚至有異味。你想想,那些假貨泡在水里,還能好到哪里去?
咱們前面一直在說“大盞”,那到底怎么判斷一個燕盞是不是“大”的呢?其實行業(yè)里有個說法,叫“幾A”燕盞。
你可能會看到什么3A、4A、5A、6A,甚至更高A數(shù)的燕盞。這個“A”不是什么神秘符號,其實主要指的是燕盞的盞面高度。
很久以前,印尼的燕農(nóng)用手比劃,差不多三根手指寬度那么高,就算是個大盞(3A)。現(xiàn)在為了規(guī)范,用尺子量,根據(jù)高度標注A數(shù)。不過不同、不同批次的“標準”可能有點出入,所以這只是一個參考。
A數(shù) | 大致盞面高度 |
3A | 約5公分 |
4A | 約5公分 |
5A | 約5公分 |
6A | 5公分以上 |
(注:以上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具體規(guī)格以商家為準。)
其實,除了看A數(shù),更直觀的方法是看均盞重量。一般來說:
重量也不是唯一標準,還要結(jié)合形狀、厚度、紋理一起看。有時候一個小盞,如果特別厚實、紋理特別好,也可能比一個大但薄的盞更值錢。
說完了怎么挑好的,再來說說怎么避開坑。最常見的就是“刷膠”燕窩。
刷膠燕窩為了好看,為了增加重量,會在燕盞表面刷上一層膠水,把碎料粘上去,或者把縫隙填滿。你從側(cè)面看,會發(fā)現(xiàn)它特別厚實,密度很大,重量也比正常的重。
而且,刷膠的燕窩表面非常平滑光亮,幾乎看不到自然的縫隙和纖維結(jié)構(gòu)。你對著光看,會發(fā)現(xiàn)它“不透光”或者“透光不均勻”,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明顯的膠層。
最關鍵的是,刷膠燕窩泡發(fā)率極低,泡發(fā)后很容易散開,根本沒法吃。挑選時一定要多看、多摸、多對比,對那些“過于完美”的燕窩保持警惕。
好啦,說了這么多,咱們來什么樣的燕窩才算是高品質(zhì)的大盞燕窩:
其實,辨別燕窩的真假和品質(zhì),就像咱們認識一個人一樣,需要多看幾眼,多感受一下。你看得多了,摸得多了,自然就能憑直覺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別怕麻煩,多花點時間挑一挑。畢竟,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嘛,對吧?希望這些心得能幫到你,讓你以后買燕窩的時候,能一眼就認出那個又大又好的“心頭好”!祝你吃得開心,補得實在!
編輯:燕窩-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www.51taibao.com/yanwoan/30282514.html